為了潛心研究詩詞,他一度隱居在風景宜人、環境幽靜的鏡湖高愛山一帶。
張炎孜孜不倦地追求著詞學的創新與突破。在終其一生的創作中,張炎也交出了一份碩果累累的成績單,他一生創作的296首詞,這些詞作收入他的詞集《山中白云詞》,另外他還著成詞論專著《詞源》八卷。
張炎的詞長于詠物,精通音律,審音拈韻,細致入微,遣詞造句,流麗清暢,時有精警之處。在創作中他還寄托了自己的身世情懷,他常以清空之筆,寫淪落之悲,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由于張炎對宋詞的貢獻,后世把他和另一著名詞人姜夔并稱為「姜張」,他也與宋末著名詞人蔣捷、王沂孫、周密并稱為「宋末四大家」。
張炎在鏡湖高愛山隱居期間,迷人的鏡湖風光似乎為詞人帶來了不少的靈感,徐徐拂過鏡湖的向晚的微風,水面上泛起的層層魚鱗狀的波紋,掠過鏡湖上空的鳥兒,都給詞人的隱居生活增添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樂趣,他將身心交給美麗的鏡湖。
隱居鏡湖的自然簡樸的生活給張炎帶來了莫大的快樂和自由,他熱愛自然、欣賞自然。與世無爭、淡泊名利的生活以及平和的心境在有意無意間也開啟詞人對人生的新思考。
《摸魚子·高愛山隱居》就是張炎在此期間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不管是在遣詞造句上還是韻律節奏上都很美,可以說代表了張炎的詞作風格。原詞如下:
愛吾廬、傍湖千頃,蒼茫一片清潤。晴嵐暖翠融融處,花影倒窺天鏡。沙浦迥。看野水涵波,隔柳橫孤艇。眠鷗未醒。甚占得莼鄉,都無人見,斜照起春暝。 還重省。豈料山中秦晉,桃源今度難認。林間即是長生路,一笑原非捷徑。深更靜。待散發吹簫,跨鶴天風冷。憑高露飲。正碧落塵空,光搖半壁,月在萬松頂。
高愛山,在鏡湖附近,是詞人隱居的地方。鏡湖,也就是鑒湖,位于浙江省紹興城西南,為浙江名湖之一,相傳黃帝鑄鏡于此而得名。鏡湖素有「鑒湖八百里」的美譽,可見鏡湖以前的水域面積是很廣闊的,但在唐中葉之后鏡湖逐漸淤積,北宋時,人們在湖上建筑堤堰,筑湖墾田,鏡湖水域面積逐漸減少。
鑒湖水質特佳,馳名中外的紹興老酒,便是取鏡湖水釀造而成的。在張炎生活的時代,鑒湖湖面還是很寬闊的。泛舟鏡湖,近處碧波映照,遠處青山重疊,大有船在湖中行,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張炎的這首詞就是從鏡湖的風光開始寫起的,因為詞人的隱居場所就在鏡湖附近的高愛山。
開篇三字「愛吾廬」,詞人直抒胸臆,表達對隱居之所的喜愛。愛屋及烏,詞人隱居在這風景宜人的鏡湖湖畔,他對這里的一切是如此深情。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