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是一縷風,蕩滌內心的憂傷;詞是一陣雨,滋潤干涸的心靈。
徜徉在詩詞的長河里,詩詞的美無時無刻陶醉著我們,詩詞那搖曳多姿的形態,沁人心脾的芬芳,詩詞凝練簡潔的語言美,抑揚頓挫韻律美,動人心扉的抒情美、遼闊蒼涼、朦朧幽靜的意境美,無不讓人流連其間,駐足品味,久久不愿離去。
說到詩詞,唐詩與宋詞則是中國詩詞長河中兩朵令人驚艷的浪花,而唐詩與宋詞又是各具特色的。與唐詩的理性美不同,宋詞的美是感性的。宋詞是一種新體詩歌,是繼唐詩后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它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
宋詞從晚唐五代曲子詞中脫胎而出來,晚唐五代詞大多是風格柔婉的艷詞,宋代詞人繼承并改造了這個傳統,創作出大量詠物詞、愛情詞、詠史詞、田園詞、贈答詞、送別詞等。
宋詞就像是宋代的一件精美的青瓷藝術品,經過宋代的詞人們精心的創作與構思,一件件匠心獨具、美輪美奐、釉色晶瑩的藝術品呈現在世人眼前。
宋詞在風格上也是爭奇斗艷,豪放與婉約并存清新與秾麗相競。有宋一代,名家輩出,自成一家的詞人就有幾十位,如柳永、張先、蘇軾、晏幾道、秦觀、賀鑄、周邦彥、李清照、朱敦儒、張元、張孝祥、辛棄疾、劉過、姜夔、吳文英、王沂孫、蔣捷、張炎等人,都取得了獨特的藝術成就。
在這諸多在宋詞創作上取得杰出成就的詞人中,宋末詞人張炎是一個特別的存在。當宋詞完成了它的文學使命,總要有人為這個時代的文學畫上圓滿的句號。可以說,張炎的詞是宋詞停拍的最后一個音節,也是宋詞旋律中最后的一個音符。
張炎,字叔夏,號玉田,祖籍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寓居杭州。張炎于宋理宗淳佑八年出生于一個文學世家,他的曾祖父張镃是南宋中期的聞名人物,在詩詞方面很有造詣,與陸游、姜夔等文化圈名人交游唱和。他的父親張樞,為宣詞令,精通音律,善作詞曲,曾組織發起「西湖吟社」,與詞人周密、楊瓚等人詩酒唱和,成為文壇佳話。
在家庭環境的浸染和熏陶下,張炎從小對文學尤其是詞作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從小就接受專業的詞作指導,這有來自于父親張樞的親自指導,也有來自于張樞的文壇朋友們的教誨,還有張炎天然的對詞作的興趣與天賦。
張炎優游學進,青年時期就具備了出類拔萃的詩詞創作能力,很高的文學素養,并繼承了良好的家風。由宋入元,張炎選擇了淡泊名利的生活,他的大多時間都在杭州度過,除偶爾與朋友小聚之外,他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詞學的研究和創作上。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