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時間揚名海內外。很多老家的親戚聽聞莫言的成就,非常眼紅,有人嫉妒他,有人詆毀他,也有人想方設法沾他的光。一開始,莫言為了維持關系,總是強迫自己能幫就幫,能應則應。
但是這樣的低姿態不僅沒有得到任何回報,反而換來了變本加厲的索取。無奈之下,莫言只好任由關系破裂,他不再對他們有求必應,甚至直接拉黑了不少關系。
獲獎之后,我跟很多親戚再也不聯系了。令人意外的是,當他遠離了這幫親戚,生活沒有產生任何負面的影響,反而過得更加舒心了。
莫言的經歷印證了一句話,不要害怕關系的破裂,因為破裂是成長的一部分,我們無法把所有的關系都維持下去,不合適的東西應當丟掉,到頭的關系就應該讓它畫上句號。很多關系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重要。
在一檔訪談節目中,演員金莎曾經感嘆說,近幾年自己遭遇了很多友情的背叛,曾經和她交心的朋友,因為金錢和利益最后老死不相往來。
曾經受她恩惠的同僚,因為她一次沒幫忙就心生怨恨。
一開始這些經歷讓他非常難過失望,但是後來她漸漸就釋然了,因為她發現這些人其實也沒有那麼重要。
隨著年紀的漸長,我們總會明白一個道理,很多關系的破裂在當時看來你覺得難以接受,但最后你會發現是命運必然的選擇,因為大多數的關系其實只能維持短暫的光陰。畫家王元鼎曾經和木心相交深度,兩人在繪畫、藝術、生活方式等方面十分投機,但後來二人在探討畫作的過程中發生了意外。
第二天,王元鼎在餐飲店吃點心,木心恰巧進來,兩人對視的剎那居然形同陌路,沒有任何招呼,彼此就這麼擦肩而過,再無往來。畢淑敏說過,友誼有的時候是那麼脆弱,一句不經意的言辭就會使大廈傾刻倒塌。
所以陳奕迅在歌里唱到,為何舊知己到最后變不到老友。來年陌生的是昨日最親的某某,感情消失的時候是很輕的,風一吹就散了。有些人,可能曾經你也以為生命中非它不可,但經歷多了之后,你會發現對方其實并沒有那麼重要。
人世間的關系總是先聚合又破裂,漸行漸遠是大多數關系的結局。
凡是讓你討好的關系都是錯的。我們的后台每天都收到很多朋友的留言。
前兩天,一位讀者在后台問我,曾經很好的朋友漸漸有些疏遠了,到底該怎麼挽回?他跟這位朋友曾經好到可以穿同一條褲子,但工作之后不知道怎麼回事,關系就慢慢變淡了。
為了重新挽回這段關系,他百般討好,謹小慎微。為了讓對方開心,只要人家一個電話,他必會隨叫隨到。朋友謊稱自己要加班,他就主動答應人家幫忙拿快遞打掃家務。
明明自己身上沒有幾個錢,卻還要掏空所有的銀行卡,幫對方買新款的iPhone,但他付出全部,并沒有換來對方的真心。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