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巨星科比曾在節目中說:「我有時跟孩子聊關于努力和勤奮之類的話題,我說‘獅子和羚羊你們要做哪一個?’自然界這兩者都需要,有勤奮的人,也有懶惰的人,這就是萬物平衡的法則!」
科比表示自己肯定希望自己的孩子當「獅子」,成為強者,但如果孩子們想要當羚羊,那就一定要做最快的那個羚羊。科比的這番話其實就是對生活中強者和弱者的一種生動詮釋,那麼這兩者到底有何區別呢?
其實,人和人之間的最大區別在于大腦,強者和弱者的差別也主要在于思維上。「強者思維」和「弱者思維」之間,存在著3種顯著區別。一個人是強者還是弱者,對照以下這三點,一目了然!
強者對未來充滿希望,對世界充滿善意,他們深知不完美和丑陋的存在,但是選擇多關注美好的人或者事物。強者,懂得看透不說透,也懂得只記住他人的好,而忘記他人的壞,因為這樣做對自己多他人都是最有好處的。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一個人總是對他人的缺點和錯誤耿耿于懷,實則是自身修養和氣度不夠。
若是用他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讓自己憤怒、生氣,則是一種自我消耗、庸人自擾,強者不會這麼做,但弱者會!
君子責備自己,小人責備他人。君子遇到問題,反求諸己,總愛在自己身上找毛病,一想就通,改變自己就會改變生活;小人遇到問題,喜歡指責他人,總愛在他人身上找毛病,一想就瘋,越是思維固執越是生活一團糟。
強者,懂得感恩,因為感恩是教養的產物,最后好之又好;弱者,忘恩負義,只能記住他人壞而忽略他人的好,最后路越走越窄。強者思維和弱者思維的不同,也注定他們最終人生結局的不同。
強者,懂得包容,懂得取人之長,最后借助他人優點成就自我。正如孔子所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也如荀子在《勸學》中所講:「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晚清名臣曾國藩的成功之道更是:「集眾人之私成一人之公」,集合他人的所有長處,多肯定贊賞他人,然后讓眾人幫助自己成就大事。因此,他還在家書中告誡家人:見得天下皆是壞人,不如見得天下皆是好人!
真正的強者,取人為善與人為善,都是懂得有容乃大,心胸寬闊,多看見他人的長處和優秀,而不是緊盯著他人短板不放。
正如《處世懸鏡》中所講:用人者,取人之長,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長,去人之短也。
挫折對于強者來說,是墊腳石,對于弱者是來說,那就是絆腳石。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