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愛子女,則為之計長遠。
從古至今,為人父母者,大抵莫不如此。
只是,何為長遠之計,看過以下幾位古人的育兒故事,或許,心中自有另一番答案吧。
01
維系親子關系的,唯有愛。
《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是賈母口中的「混世魔王」,是王夫人的「心肝寶貝」,是眾姊妹都可以使喚的人,但在父親賈政的眼中,卻是個乖張不合時宜之徒,是個貪圖酒色不求進取的頑劣之徒。
「天不怕地不怕」的寶玉,也唯獨懼怕父親賈政,尤其是當父親要檢查他讀書時,更是如履薄冰,要麼著急忙慌「臨時抱佛腳」,要麼如同霜打了的茄子,連步子都挪不開,一小段距離,都要好半天才挪到父親跟前。
一個望子成龍,期待寶玉考取功名,重振家業;一個天性浪漫,只愛自由,巴不得一輩子與眾姐妹在大觀園中嬉鬧到老。
寶玉父子之間,可謂縱橫溝壑,志趣全然不同,而他們,也不懂得用愛來化解。
兩人的矛盾,終于在書中第三十三回徹底爆發,「忍無可忍」的賈政暴打了寶玉一頓。理由很充分,賈政認為寶玉「在外流蕩優伶,在家淫辱母婢」。
被打得皮開肉綻的寶玉,除了惹得賈母、王夫人和眾姊妹的一番心疼和大哭一場之外,并未幡然醒悟,從此「奮發有為」,和父親的關系也愈發疏遠了。
「棍棒底下出孝子」,似乎是古人奉為圭臬的「真理」,卻也是親子關系的「殺手锏」。
父親對兒子暴力相向,在《紅樓夢》中,也似乎是家族的傳統。
寶玉的爺爺輩,賈代化、賈代善,對待兒子賈敬,賈赦、賈政,如出一轍,非打即罵。賈代化是「火上澆油的性子,說聲惱了,什麼兒子,竟是審賊。」
這種「管得嚴」,造成了一種壓抑且恐怖的家庭氛圍,賈敬雖高中進士,卻在父母老去之后,任性地出家了,絲毫不擔負起「光耀門楣」的重任,對于兒子賈珍,更是放任不管,由他恣意聲色犬馬。
賈赦作為賈代善的長子,也承載著父親的巨大期望,但他沒有像做出典范的堂兄賈敬一樣入仕,而是徹底走向了仕途的對立面,女人和玩樂成了他人生唯一的樂趣。
賈政與其全然不同,他端方如硯,溫潤如玉,在外人看來,已經是個儒雅君子了。被稱贊為「禮賢下士,拯溺濟危,大有祖風。」可也正因如此,他淪為了不折不扣的「衛道士」,摒棄了生活中的一切情趣,對于兒女們,不說憐愛,只剩嚴厲了。
在這種「無愛」的親子關系下,寶玉何嘗會被父親理解呢?更何嘗會得到尊重和支持呢?所以,他愈加任由天性泛濫,蜷縮在大觀園這個象牙塔里,且行且樂。
所以,當天下父母總在為著給孩子們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條件打拼時,不妨多一點「走心」,唯有讓孩子感受到愛,才能驅散他們成長路途上的迷霧,才是給予他們最好的成長禮物。
02
不給子女添麻煩,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禮物。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