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事,不僅僅是一種選擇,更蘊藏著一種大智慧,需要我們不斷去提升自我。
為人處事之本,就是骨宜剛,氣宜柔,心宜虛。
提升個人的處事能力,做到這三點,你會發現處理問題時游刃有余,人間盡是四月天。
01
骨宜剛
徐悲鴻曾說過:「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我們周圍無不充斥著各種誘惑,但我們做人要堅持住自己的底線,不為一時的利益違背自我,不做軟骨頭,做出不道德的事情。
中國國畫家何香凝就是一位有著錚錚鐵骨的女人,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她用一身傲骨,活成了一代女杰,后人對她贊不絕口。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何香凝立馬從國外趕回國內,積極參與到抗日斗爭去。
那時,何香凝為支援抗戰,捐掉了大部分的家產,她的生活捉襟見肘,蔣介石給她送來100萬元,但何香凝不為所動,甚至還寫了詩句「回敬」蔣介石:閑來寫畫謀生活,不用人間造孽錢。
即使再窮,也不能丟了骨氣,何香凝挺起了自己的脊梁,成為傳奇女子。
《水滸傳》中說:「人無剛骨,安身不牢。」
骨氣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籌碼,不貪圖享樂,不輕易妥協,不為錢權做卑躬屈膝的諂媚之事,不做「手心向上」等別人施舍的懶人。
這世界不乏聰明人,缺的是不僅僅聰明,還有骨氣的人。人,擁有堅不可摧的骨氣,才能行穩致遠,更受他人尊重。
02
氣宜柔
老子在《道德經》中有言:「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越是柔軟的人,越有力量。
如果萬事都硬碰硬,只會出現兩敗俱傷的結局。
真正的高手,都懂得以柔克剛,直中取曲,曲中取直,用一顆柔軟的心,讓人折服。
在官渡之戰中,曹操通過計謀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而袁紹因戰敗而逃。由于逃跑倉促,留下了許多物資。
當曹軍在清點這些物資時,他們發現了軍中部將與袁紹來往的書信。當心腹提議按照書信中的名單把叛徒抓獲時,曹操卻把這些書信給燒毀了。
心腹不解,曹操卻說:「我對戰勝袁紹都沒有信心,更何況是他們。」
那些部將見曹操如此寬容大度,對曹操越發的尊敬。此后軍中士氣大漲,曹操的實力也逐漸增強,統一北方。
諸葛亮在《將苑》中告訴我們:「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
為人處事,氣宜柔,多點將心比心,少點盛氣凌人,多點溫柔待人,少點冷酷無情,用內心的柔軟,高情商地處理人情世故。
03
心宜虛
諸葛亮曾經這樣說道:「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謙虛是一種優良品質,里面藏著豁達的胸襟和待人有禮的處世風度,心宜虛,平等對待每個人、每件事,而不是高高在上,一味秀優越感。
年少時的柳公權,認為自己寫的字很漂亮,無人能敵。
某天,他把自認為最滿意的作品拿到街上去大聲炫耀,吹捧自己會寫鳳字。
眾人都對柳公權的字紛紛表示稱贊。這時,一位賣豆腐的老頭走了出來,不屑地說道:「你寫的這些字就像我擔中豆腐一樣,軟綿綿,沒有一點兒力氣,這還不如用腳寫呢?」
柳公權聽聞,憤怒不已,便找到用腳寫字的老人。
當柳公權看到那位老人用腳寫出的字后,驚訝不已,立刻想要拜那位老人為師。
老人并未答應,只送給柳公權20個字:「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采百家長,始得龍鳳飛。」
得到真言之后的柳公權,牢記這20個字,潛心練習書法,虛心學習,終于成了一名大書法家。
這正如中國古代文學家馮夢龍說:「為人謙虛第一好,學問茫茫無盡期。」
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我們不可能學會全部的知識,唯有保持一顆謙遜的心,才能到達知識的殿堂。
為人處世,心宜虛,這樣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虛心求教,取得更多的收獲,建立牢固根基,實現高遠志向,受到別人的尊重。
為人處世其實并不復雜,骨宜剛,氣宜柔,心宜虛,做到這三點,你會發現人生之路越走越順暢。
骨宜剛,越是艱難的日子,越要活出自己的風骨,堅貞不屈。
氣宜柔,越是見過大世面,越要懂得包容的力量,以柔克剛。
心宜虛,越是取得大成就,越要保持一顆謙卑心,進德修業。
以上三點,愿你我共勉!
作者簡介:翁暖伊,戀小暖寫作營作者,多平台簽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