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能力一般沒有得到晉升也在情理之中,可能力一般被提拔的人多了,之所以沒有晉升很可能是在晉升路上走了彎路,不過個人情況不同,做出選擇也不同。
能力一般不可怕,人到中年不是問題,最怕的就是本想「躺平」,卻變成「仰臥起坐」,處于那種立不起,躺不平的狀態。
1.有足夠的「躺平」的底氣
人到中年都未被提拔,說明關系不硬,背景不深,況且能力一般,更不具備優勢了,如果想「躺平」,沒有過人的能力傍身,也有豐富的經驗。
「躺平」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并不容易,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有底氣,要麼屬于那種混不吝,一旦利益受損有足夠的勇氣、實力鬧個天翻地覆,要麼就是已經積累了足夠的存款,有錢支撐自己「躺平」。
作為職場人,面對前途渺茫,晉升無望的境地,有足夠的底氣,還掙扎個什麼勁,關鍵看看自己的余額,再看看自己「身板」,是否允許自己「躺平」。
如果身板硬,余額足,何必為難別人,作踐自己呢?把事做好,把人做好,把身體養好,把心態調整好,做點副業增加點收入,比在職場上「掙扎」來的更實在。
2.為生活不得不繼續「掙扎」
能力一般,有余額不足,只要不逼到那個份上,就不會鬧的天翻地覆,大多數中年職場人都處在這樣的狀態中,那只能選擇「掙扎」。
生活不易,壓力山大,「掙扎」不一定是為了晉升,或許只是為了給自己搏一個機會。萬一呢?就像買彩票,萬一中大獎呢?
中年職場人之所以還在「掙扎」并非他們不想「躺平」,而是沒有辦法「躺平」,但凡有點機會就必須要抓住。
現實中,看那些還在「掙扎」的中年職場人,哪個不是別無選擇,不得不選擇繼續「掙扎」,能力一般,甚至能力弱,就失去了選擇權。不過,「掙扎」或許還能獲得一絲希望。
那些能力強,有本事的人,早早選擇「躺平」,可那些別無選擇的中年職場人,就凸顯出來了。雖然幾率低,但也不乏大器晚成的人。
無論選擇「躺平」還是繼續「掙扎」都是正確的選擇,所有的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
有句話說得好:「哀大莫過心死。
」對于職場人來講,晉升無望并不是最悲催的,而是選擇了放棄自己。
哪怕是選擇「躺平」,也并非是放棄,而是對無奈的一種抗爭,「躺平」不一定舒服,只有把床鋪好,才能「躺得平」、「躺的舒服」,否則躺不平,立不起的姿勢才難受。
至于「掙扎」對于大多數人來講,是無奈的選擇,但「掙扎」的意義不僅是在維持現狀,更多的是因為要給自己多一點機會,多一點希望。
雖說人到中年,許多事情已經能看到結果了,但萬事都沒有絕對,至于選擇「躺平」也要有躺平的資本和底氣,不是所有人想選擇躺平就能躺平的,就像一句話說得好:「成功不是說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你不想做什麼就可以不做什麼。」至于「掙扎」是別無選擇的無奈,同時也是在給自己多一點希望。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