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悅
導語:
在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智斗」天花板級別的存在有很多,比如數十年屹立不倒的嚴嵩,比如走一步能想三步的呂芳,再比如徐階、胡宗憲、海瑞等等。
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其身份都是官。
唯獨一個「另類」的存在,雖不為官,但其智力與計謀卻都不遜色于這些當官的,這人便是商人沈一石。
沈一石臨死之前布下的那一局,可謂是把大明朝攪了天翻地覆,雖最終沒逃的身死,但在其死后的劇情中,仍不時能看到他留下來的影子。
也因此,很多人把沈一石布下的這個局稱為「大明王朝第一局」。
而在這個局中,最容易被忽視又最讓人難以捉摸的細節,莫過于沈一石那5次更換衣服。
沈一石前往淳安、建德兩縣「買田」之前,就知道自己會死。
一些人覺得沈一石的聰明是小聰明,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一頓操作猛如虎,最終還是落了個抄家身亡的結局。
有這種想法的人,其實并沒有看懂沈一石的這個局。
沈一石布下的局,實際上是分為兩步的——
第一步,打著織造局的旗號去「買田」,也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多方勢力的目光,為他爭取足夠的時間到達淳安、建德。
若沈一石一開始或是在半路就打出了「奉旨賑災」的旗號,別說他的布局目的能不能達成,他自身根本就不可能平安到達淳安、建德。
畢竟要是事先就得知沈一石是去「賑災」的,別說嚴黨和宮里都會第一時間出手將其斬除,就連莽夫何茂才都不可能讓他活著靠岸,要知道船上護送的兵,都是臬司衙門的。
而沈一石煞費苦心「瞞天過海」搞這一出,可不是為了自己活命。
事后胡宗憲看出沈一石必定會被抄家的這一點,沈一石在出發之前就預料到了,要不也不會將那架鼓早早就搬到琴房門口,更不會在抄家前留下兩封遺書。
沈一石這麼做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讓楊金水欠下人情,好為蕓娘謀條生路。
第二步,便是在他「賑災」后,等待朝廷前來抄家。
沈一石這一步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為高翰文提供脫局之機(前來抄家的人必然會是高翰文,之前文章分析過),二是為了借此攪動浙江乃至整個大明朝的官場,因為抄家抄不出來錢,勢必會引發嘉靖的震怒。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