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氣候、環境、資源產出等諸多方面的限制,一直以來,草原屬于地廣人稀之地,哪怕現如今,面積高達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外蒙古,人口也不過300余萬,而同樣面積的中國、印度等地,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足以承載上億的人口。
成吉思汗打下的帝國疆域
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尚且如此,在古代時期,蒙古高原上的人口則更為稀疏。曾帶領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的鐵木真所在的時代,當然也是如此。
鐵木真麾下的蒙古究竟有多少人已不可考,但按照當時的生產力和史書中關于蒙古戰爭中參戰的軍隊人數來推算,統一蒙古高原后,鐵木真麾下的蒙古總人口應在150萬到170萬。而作為對比,當時被蒙古視為對手的國家,無論是金國還是南宋,人口都數以千萬甚至上億計。
被蒙古鐵騎一路橫掃的中亞、東歐、阿拉伯諸國人口也是千萬級別。也就是說,成吉思汗鐵木真征討的對象,無論是哪一個國家,人口都比蒙古多出許多。那麼,人口如此稀少的蒙古,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首先,當然是因為冷兵器時代,幾乎堪稱戰爭bug的騎兵。其實不僅僅是鐵木真時代,縱觀整個人類歷史的冷兵器時期,無論是中國還是國外,游牧民族一直是各大農耕文明最大的敵人和對手,而且,絕大多數時間,農耕民族也一直處于被進攻和侵略的地位。
所以,雖然文明十分落后,文化底蘊也十分薄弱,但是,由于生活方式的原因,游牧民族幾乎個個都是最優秀的騎兵。所以,幾乎全民皆兵的游牧民族,可以輕易拉得起一支弓馬嫻熟的騎兵隊伍。
騎兵的優勢
而騎兵倚杖無與倫比的機動優勢,在面對以步兵為主的農耕文明時,幾乎先天立于不敗之地。騎兵面對步兵幾乎占盡優勢:取得勝利,可以乘勝追擊,將步兵全軍覆沒,失敗也可以瀟灑遠遁,及時止損,并尋找下一次進攻機會。而面對騎兵的步兵則悲催無比:勝利無法擴大戰果,失敗幾乎意味著全軍覆沒。
正是這種極為不對等的對比,使得游牧民族在大多數時期的進攻游刃有余。富裕無比的宋朝,面對周邊游牧民族的進攻,正是這種憋屈局面的最好體現。
因為事實上,宋朝雖然以文強武弱著稱,但是,在對外戰爭時期其實一直是勝多敗少,然而很顯然,即便是勝利居多,宋朝依然無法挽回自己戰略上的劣勢。原因就是因為失去養馬地之后,宋朝沒有足夠的騎兵。
成吉思汗
其次,則是由于游牧民族獨特的全民皆兵。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