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繁在人心。
佳句
松鼠有個習慣,就是在冬天來臨前,會想盡辦法囤積食物。
到最后越囤越多,食物不能吃完,辛苦累積的果實也早已霉變,不能食用。
這種現象,被形象地稱為「松鼠癥」,而生活中患上「松鼠癥」的大有人在。
他們總是喜歡購買、收藏、囤積一切「某天可能會用上」的東西。
一邊不理性地獲取堆積,一邊難以理性地舍棄放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生活逐漸被各種「寶貝」淹沒。
但萬物有度,過則成災。
一個人若是什麼都舍不得扔,不是節儉反是浪費,往往會生出以下3種命運!【微信公號:老子道德經】
閑物不扔,多煩擾
一位作家曾說:「每件東西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件東西都應在自己的位置上。」
但生活中總有些人,每一次的購物都是一堆閑物的進貨,每一回的添置都是節上生枝,繁且多余。
不能物盡其用,貨盡其通,反而讓家中閉塞難安,擁擠不堪。
文學大師梁漱溟有個很深刻的觀點,他認為物品亦有氣場,只有在心動物品的環繞下,日子才能過得幸福。
那些因一時興起而沖動購買的「寶貝」,久用不上反而相看生厭,擾人心緒。
《菜根譚》里講:「世亦不塵,海亦不苦,彼自塵苦其心爾。」
幸福植根于內心,內心又隨其境轉。
長久待在閑物繁多,雜亂無序的房間里,心緒也難免煩擾堆積,焦慮難平。
或是平日怠于整理致家中漸漸凌亂,心生煩惱;或是待到收拾之時閑物太多,以致耗時耗力。
人活在世上,真正需要的東西少之又少,實際多余的乃是我們膨脹的物欲。
其實扔掉閑物,給房間以空間,就是給自己以空間,積聚自身的能量。
房子干凈了,疲憊也就消散了;臥室空曠了,內心也就敞亮了。
舊物不扔,亂心緒
作家賈平凹曾說:「會活的人,其實已經懂得了兩個字:舍得。」
有時候,人之所以很難舍棄,戀舊思故是其一因,心覺吃虧又是一因。
正是因為丟掉的東西具體可見,而棄后的收獲不能立竿見影,故而猶豫不決。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