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痛苦的根源,就是我們需要的不多,而想要的太多。
欲求不滿,處處攀比,內心貪婪,最后讓自己身心俱疲,飽受痛苦。
其實,少,才是一個人最好的狀態。
真正厲害的人,話少,氣少,欲少。
莫言說:「我不喜歡話多的人,他們無非就是在干兩件事,不是貶低他人,就是在炫耀自己,如果你也遇到這樣的人,一定要遠離。」
俗話說,言多必失。
不管你多麼謹慎,智商情商多麼高,如果喜歡說話,滔滔不絕,侃侃而談。那麼,你的話語總有漏洞,總會在某個場合說出有人反感的話,既能得罪于人,又會授人以柄。
話多,是人際交往的大忌。謹言慎行,話前三思,才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
中醫認為,日出千言,不損自傷。
說話太多,還容易損傷生命的陽氣,讓自己氣血虛弱,降低免疫力和自愈力,給各種疾病以可趁之機。
比如,我們說話太多的時候,會心慌氣悶,有上氣不接下氣之感。
水深不語,人穩不言。
管住自己的嘴,少說話,可以養氣,包括頤養人際交往中的正氣,還有自身的陽氣。
畫家陳丹青說:
「我幾乎從來不生氣,因為我認為沒有必要,有問題就去解決。不要讓別人的錯誤影響自己。
但我不生氣,不代表我沒有脾氣。我不計較,不代表我脾氣好,如果非要觸摸我的底線,我可以告訴你,我并非善良。」
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把人生氣之時呼出的氣體,收集起來,制作成「氣水」,投喂給小白鼠,小白鼠數日之內就會死亡。
生氣,會在內心產生某種毒素,嚴重傷害我們的身心健康。
俗話說,氣大傷身。
不管遇到什麼樣的人和事,一定要穩住自己的情緒。告誡自己:莫生氣,莫生氣,我若氣死誰樂意!
對于爛人爛事,淡淡一笑,遠遠離開,因為它不值得你生氣。
對于繞不開的破事難事,要想辦法解決它,而不是自怨自艾生悶氣。
對于命運的刁難,心平氣和地接受。既然無力改變,不如釋然。
不生氣,養好心,生活自然五彩繽紛,格外精彩。
佛說:「人生之路原本是苦的,苦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各種各樣欲望。」
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欲望得不到滿足,我們會深陷痛苦。欲望得到滿足,又感到莫名的空虛。很多人就在痛苦和空虛之間搖擺,像一個鐘擺一樣重復著自己的生活。
生活中,有些人因為耽于享受,縱欲無度,不僅損害了身體,也荒廢了人生。
有些人因為各種誘惑,甘于圍獵,迷失本心,喪失原則,最后走上歧途,萬劫不復。
俗話說:「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
只有管控好自己的欲望,不縱欲,不過度,不迷失,始終保持清明的理性,嚴格的自律,以及對初心和原則的執著,才能不被欲望裹挾,過上正常的生活。
老子說:「見素抱樸,清心寡欲。」
最好的生活,不是為了欲望而四處奔走,胡亂折騰,而是簡單樸素,怡然自樂。
降低欲望,能滋養身體,更好地生活。
擁有的越多,受到的束縛就越多。正如陶淵明所說:「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讓自己的內心被外物所累,是多麼可悲的事啊!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少」的智慧:少即是多,少即是福,少即是壽。
往后余生,讓我們努力修煉自己,話少,氣少,欲少,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