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帝王的陵墓應該是最為神秘的地方了,因為除了時任皇室成員以及營建人員之外,不會再有其他人能知曉皇陵里面存放了些什麼奇珍異寶。
雖然皇陵中寶物眾多,但后世王朝的統治者似乎都不會覬覦前朝皇陵中的寶物。這表現在他們不但不挖前朝的墳,而且還會派專人對其進行保護。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下詔曰,「其與秦始皇帝守冢二十家,楚、魏、齊各十家,趙及魏公子亡忌各五家,令視其冢」,這段文字的意思是劉邦他要為秦始皇等前朝君主「守冢」。
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后世王朝才出現了對前朝先帝皇陵的保護傳統。但在這里就會出現一個問題,為何需要對前朝皇陵進行保護?漢高祖這樣做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第一,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古時候的人們懷揣著「事死如事生」的觀點。認為人死之后,在冥界依舊過著與人界相同的生活 。
所以,封建君王認為他們在死后仍會施行統治,而這個時候他們所統治的冥界國度則是他們的「皇陵」。
因而,他們才會將皇陵修建得極其輝煌龐大,還會將生前喜愛之物全部帶入其中。
而對于后世的人來說,皇陵是一個王朝的政治符號的象征,皇陵的存在是在昭示這個王朝統治的正統性,而「正統」對于古代社會的每一任君王來說都特別重要。
倘若缺失了正統,那這位皇帝的統治也將不復存在。因此,在后世統治者看來,一旦挖掘了前朝的皇陵,這就是否定了前朝的統治,但這也是否定了自己繼承前朝江山基業的合理性。
如此一來,那自己手中這個王朝就會變成一個不合正統禮法的存在。簡單的舉個例子,滿清貴族在北京建立了政權后頒布了一道聲明,稱明朝的統治是被叛賊李自成推翻的,而清朝及時入關,驅除叛賊,安定天下。
所以,清朝是在繼承了明朝基業的基礎上,又通過戰功收復了天下,以此來獲得正統性。為此,清朝統治者還對明朝宗族加恩優撫,借此手段來籠絡天下民心。
可見,如若后世統治者對前朝沒有表現出敬重的姿態,那就會引發臣民的反感,這是會危害到江山統治安穩。
第二,是出于風水上的考量。古時候大多數的帝王,都會在生前找來風水大師,為自己找尋死后安眠之地。
于是,風水術士就會為皇帝測算出龍脈的具體位置,接著就會在龍脈上選址,為皇帝建皇陵。
風水學認為龍脈是水聚氣勝、氣運極佳的風水寶地,如果能將皇帝安葬于這樣的地方,就能夠庇佑子孫,護佑王朝。
一旦人為將已經修建好的皇陵挖掘開,這必定會破壞此處的風水。所以,如果龍脈被人為損壞,那就會影響到天地間的陰陽平衡,這也可能會給自己的江山帶來厄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