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中有一聯對子: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
意思很明確,就是吃得千辛萬苦,才能獲得功名富貴,成為別人眼中所謂的成功人士。
多少年來,有不少人一直這麼認為,似乎吃苦就是人生的必修課。
他們沉醉于體力上的忙碌,以此獲得「我已經很努力了」的心理安慰。
結果大多是一生都在吃苦,卻沒有成為「人上人」。
的確,人活著,或多或少都會吃些苦,但要學會選擇性地吃苦,不要什麼苦都吃。
越吃毫無意義的苦,越會讓你不敢爭取自己想要的生活。
因為你會有種幻覺,自己吃了很多苦,生活都沒有好轉,這已經是我的上限,我沒有能力再獲得幸福了。
其實,是你沒有吃對苦。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在演講時說:「要成為上層,就要吃高級苦。」
高級苦,就是能成就你的苦,能讓你變得更有價值的苦。
我們只有主動去吃這些高級的苦,人生才會更順。
來源:全景視覺
深度思考,吃腦力的苦
生活中,你一定發現了,當你還在合租著房子、擠著捷運時,與你一同出發的伙伴已買房或買車,過上了你夢想中的生活。
當你還在為五斗米費盡心思,買水果時算著是否超預算時,許多人早已實現了財務自由。
這難道是因為你沒有他們勤奮嗎?不全是,他們除了拼命干之外,還經常深度思考,吃著腦力的苦。
蕭伯納有這樣一問:「人生三萬天,你有沒有花三天去思考自己喜歡什麼?」
很多人只顧埋頭走路,卻忘了去思考這條路通往哪里?我想去嗎?
到目的地,有多少種方案,我在最優路線上嗎?
不假思考的努力,就像是一條隨波逐流的船,你費盡了全身之力,卻是白忙活一場。
我有一個做文案的朋友,天天都在寫文章,似乎永遠寫不完。
我很奇怪她為什麼比其他寫文案的人要忙,有一次忍不住表達了我的疑問。
她說:「我的成果確實沒有幾篇,但每一篇我都要修改好幾遍,有時都改了十幾遍。」
我說她對自己的要求太高,她說是因為領導總是不滿意。
我問她哪里不滿意改哪里就可以了,何至于改那麼多遍。
她說領導只說寫得不對,沒告訴她要改哪里。
我很納悶,那你跟他溝通,找到問題在哪里,然后思考怎麼改,再動手改不就好了。
她疲憊地回道:「哪有時間?事情這麼多,有這時間,都寫完一篇了。」
結果就是,一次又一次沒有思考、沒有目標的無效勞動,不僅耗光了精力,也讓她失去了熱情。
劉慈欣在《三體》中說:「如果說,有上帝的話。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如果人類不思考,上帝連發笑都不屑于。」
思考未必能「思」出我們想要的人生秘笈,但不思考的人生,猶如《愛麗絲夢游仙境》中的愛麗絲一樣,站在十字路口,卻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這時候的你,不管走哪條路都是一樣的,都沒有意義。
思考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沒有思考就去行動,只能使一切陷入無序。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