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會和鄰居莉莉一起玩,幫莉莉和男友胖子之間傳信,偶爾會看到莉莉和她媽媽私生活的片段。莉莉和胖子分手后,婷婷接受了胖子的告白,當然胖子不是真的喜歡她。后來胖子和莉莉和好如初。可有一天,婷婷突然被叫到警察局問話,原來胖子把莉莉的英文老師殺掉了,因為懷疑莉莉的英文老師和她有染,更復雜的是,莉莉的英文老師和莉莉的媽媽也有不尋常的關系。那天婷婷回到家,覺得好累,醒來發現,奶奶去世了。如果當初她把垃圾倒掉,如果當初不跟胖子分手,結局會變得不一樣嗎?
洋洋還在上小學。也和爸爸很像。小大人,已經開始早熟了。老被女生欺負,也會返回去欺負女生。會拿著氣球(隱喻)思考。愛拿照相機拍別人的后腦勺,原因也說的挺引人深思的:「因為你看不到,所以我拍給你看啊」。媽媽不相信他被蚊子咬,他就拿相機在走廊試圖拍蚊子來證明。
奶奶昏迷后,洋洋拒絕與奶奶說話,理由是他認為他們經歷的奶奶一定老早就經歷過了,他們除了跟她說一大堆問題和麻煩之外,也不能給她帶來什麼。最后他在奶奶葬禮上的一段話,給了電影一個傷感的圓滿。這也許也是人生的傷感的圓滿吧。
洋洋和奶奶的疏遠有自己一套理論,和媽媽的疏遠也同樣如此,媽媽敏敏崩潰后,爸爸NJ建議改天一起爬山,大家一起開心熱鬧下。面對提議,洋洋卻反問爸爸:「我們是不是只能看到一半的事實?我看不到你看到的,你看不到我看到的,那我怎麼知道你看到了什麼?」
無論是誰,在生命的何種階段,都會有無奈、變故、壓力、悲傷和痛苦,我們如果重新選擇,結果或許也并不會有什麼不同。生活不過如此,人生,也不過如此了。
影片中還有很多遠距離和有間隔的鏡頭,與很多電影劇集強調的代入甚至浸入感不同,這里提醒觀者:我們只是看客。
是啊,在我們自己的生活里尚且有太多不能控制的因素,推著我們只能看著自己走完這不過如此的人生,更不用說別人呢,對于別人的生活,我們也就只能是看客,純粹的看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