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他曾經擁有的一切全部歸零。
生活,也像海水沖刷后的沙灘,沒有留下過去的一點痕跡。
生活如海,起落無常。
厄運來臨時,往往連個招呼都不打,就直接把人驅趕到絕境里。
就像眼下這場突如其來又曠日持久的疫情,就像新聞里時不時報出來的交通事故,就像公司郵件里突然下發的裁員通知……
生活的洪流里,潮起潮落間,我們看似強大,實則不堪一擊。
命運里的一粒沙,落下來就是一座山,堵住生活的出路,壓ㄙˇ夢想的火苗。
想要繼續前行,唯有靠自己攀登,越過這座山,才能走出生活的荒島。
「是生?是ㄙˇ?」
這個問題,一直在查克腦海里,像兩個小人打架般,揮之不去。
他饑腸轆轆,口干舌燥,皮膚被曬得爆皮,腳底磨出了血泡,在小島上活下去,似乎不可能。
查克索性把心一橫,找了條藤蔓,打算吊ㄙˇ自己,結果藤蔓斷了,ㄙˇ都ㄙˇ不成。
起初,查克氣急敗壞,罵天罵地,可最終,他還是說服自己活下去。
畢竟,在這個世界上,他還有相愛的女友,還有熱愛的事業。
想通后,查克不再坐以待斃,他開始去海里撿飛機失事時散落下來的包裹,把能用的東西都用上。
他用滑冰鞋的刀片割開一大塊帆布,為自己搭了個賬篷,又把石塊磨成鉆頭,鉆開椰子,喝椰子汁。
他去海里抓魚時,意外打撈起同事的尸體,埋葬同事后,他留下了ㄙˇ者的皮鞋和手電筒。
他像大海里的拾荒者,用零零碎碎的小玩意,漸漸拼出了一個家。
電影里,讓人印象最深的,是查克鉆木取火的橋段。
為了煮食物、取暖、發求救信號,查克太需要火了,可荒郊野嶺,哪來的火種?
他只能像原始人那樣——鉆木取火。
他拿著木頭從早上鉆到天黑,手掌都腫了,還是不見火星,他憋著一口氣繼續磨,結果一個不小心,木頭劃破手掌,頓時鮮血直流。
查克疼得嗷嗷直叫,挫敗與絕望,仿佛又要在那一瞬間擊潰他。
但此時的查克,已經強大了許多,他稍稍穩定了下情緒,把手包扎好,又回去繼續鉆木。
當木屑飄出一股股煙,又「騰」的一下燃起一團火的時候,查克知道,這次他又贏了。
就這樣,查克在之后的四年里,靠自己活了下來。
他用精神的力量填滿了內心的空虛,用強大的信念驅散了孤獨的陰影。
看到這里,我終于明白了海明威的那句話:
人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老人與海》里連續84天沒捕到魚的老漁夫,和在荒島上住了1500天的查克,說到底都是一種命運。
一種在漫長又無助的絕望中,唯有靠自己突圍的命運。
生活從來不缺磨難,面對厄運,有人自暴自棄,放棄抵抗;
但也有人把自己活成了老漁夫和查克,永不低頭。
困境嘗嘗讓人感到無力,但同樣只有困境,才能逼出一個人真正的力量。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