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克洛德·西蒙曾說:「《苔絲》是19世紀英國文學的一顆明珠,奠定了哈代在英國乃至世界文學的地位。」
英國作家托馬斯·哈代被譽為「英國小說家中的莎士比亞」「英國小說家中最偉大的悲劇作家」。
《苔絲》講述了美麗純潔的苔絲不幸被杜伯維爾玷污,婚后慘遭丈夫克萊爾拋棄,后因殺死杜伯維爾被處以絞刑的悲劇故事。
書中三個主要人物苔絲、杜伯維爾、克萊爾,都未能獲得幸福的人生。拋開時代因素,也與他們沒能守住底線有關。
桶無底不裝水,人無底則無品。
底線,是做人的根基,是退無可退的最后一道防線。
底線失守,人生崩潰;守住底線,才能守住人生。
苔絲出生于一個貧苦小販的家庭,家中還有6個年幼的弟妹。
酒鬼父親突然被告知是古老貴族杜伯維爾的后裔,開始得意忘形。
夫妻倆決定讓苔絲去一個富裕的本家攀親戚,以期得到經濟援助。
因此羊入虎口,苔絲不幸被浪蕩公子杜伯維爾侵犯。
她毅然選擇回家,生下一個嬰兒,不久夭折。
兩年后,苔絲外出到擠奶場打工,結識了牧師的兒子安琪兒·克萊爾。
兩人深陷愛河,苔絲多次想把過去的不幸告訴克萊爾,但是始終無法開口。
她寫了一封信塞進克萊爾的屋子,卻塞進了地毯下面,克萊爾并沒有看到。
新婚之夜,她的坦白換來了克萊爾的遺棄。克萊爾拋下她,遠走巴西。
娘家已無安身之處,苔絲被迫再次外出打工。
窮困交加之際,杜伯維爾又來糾纏不休。苔絲寫信向丈夫求救,卻音訊全無。
這時父親病故,家人流離失所,心灰意冷的苔絲只好回到惡人杜伯維爾身邊,讓家人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苔絲曾被杜伯維爾侵犯,也并不愛他,但丈夫杳無音信,她又負擔著家庭的重任,在絕望之中做出此舉,也是可以理解的。
她出于自尊,沒有向克萊爾的父親求助,卻禁不住杜伯維爾的誘惑,喪失了更大的尊嚴。
她萬念俱灰,看似是對惡人杜伯維爾的妥協,實質是絕望中的自我妥協。
不久,克萊爾歸來,表達悔恨,請求復合。
苔絲心灰意冷,徹底崩潰,認為是杜伯維爾讓她第二次失去了克萊爾,便殺死了罪魁禍首杜伯維爾,因此被處以絞刑。
若能守住希望的底線,再堅持一些時間,或許就會迎來生活的曙光。
對于苔絲來說,她沒能守住希望的底線,最終走向了那個令人嘆惋的結局;而生活中,也有一些人為了滿足欲望,不惜丟掉尊嚴的底線。
為了華服珠寶,寧愿強顏歡笑,也不愿勤勤懇懇去奮斗;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