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書,我最喜歡的有兩本。
一本是《撒哈拉的故事》,一本是《夢裡花落知多少》。
這兩本書有著很強烈的情感對比。一本輕鬆有趣,一本沉重悲傷。
《撒哈拉的故事》記錄著三毛和荷西剛到沙漠邊緣生活的趣事,那時候他們剛結婚,柔情蜜意都藏著文字裡,讀這本書也讓人心情愉悅。
而《夢裡花落知多少》記錄著荷西去世的場景,還有三毛對荷西的思念和緬懷。讀這本書,我曾幾度哽咽,心情也隨著文字墜入谷底。
關于三毛和荷西這對神仙眷侶,網上也有很多非議。有人說他們的甜蜜愛情,不過是三毛一廂情願的幻想,她不過是用文字修飾了一地雞毛的殘酷現狀。
不管真相如何,我更願意相信三毛筆下的生活,就是他們的真實生活,畢竟能打動人心的文字一定是真情實感的。
在三毛的書籍中,我們可以看到三毛的樂觀和灑脫,還有她對生活真摯的熱愛,要不然不會把苦哈哈的沙漠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一個不欣賞自己的人,是難以快樂的。
自信,是一個人很寶貴的質量。
如果我們遭遇了磨難和不幸,有了這份自信,我們也會得到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激勵自己去努力,去改變。
相反,如果一個人認定自己一團糟,認定自己沒有一點價值和優勢,那又怎麼可能得到別人的肯定和信賴呢?
想要得到大家的認可,首先要自我肯定;
想要得到大家的喜愛,首先要懂得自愛。
雖然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閃光點.
學會欣賞自己,才會懂得如何欣賞這個世界。
再也不要把好東西留到特別的日子才用,你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特別的日子。
你有沒有一件很寶貴的首飾,或者一件價值不菲的衣服?
你總是想著一定要等到一個特別的日子,才穿上這套衣服,才戴上這件首飾。
可是後來,你始終沒有等到所謂的那個「最特別」的日子。然而那件衣服和首飾卻落了塵,過了時,失去了最初的光彩。
人民日報有著這樣一句金句:能拍就拍,能照就照,想炫的一定要去炫。十年後,再好的相機和技術,也拍不出你如今的模樣。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