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這個王維不敢愛也不能愛的女人,正是唐玄宗的妃子武惠妃。試想一下,唐玄宗發動一系列政變終于將武家勢力清除干凈,卻獨獨留下這個武家女人。
從這一點來看,就可以知道,武惠妃絕對是一個有著不輸于楊貴妃容貌的超級美女,而且是一個有手段有才情的厲害角色,王維暗戀上這樣的女人,似乎一點不奇怪。
對于王維和武惠妃的故事,傳言中還有第二種版本。因為武惠妃為皇帝生下的好幾個孩子都莫名其妙地早早夭折。
兩人都是從殘酷政治斗爭生存下來的人,他們知道這背后意味著什麼。于是唐玄宗和武惠妃商量著,武惠妃剛剛懷孕的孩子,等出生后寄養在寧王家,這個孩子就是後來歷史著名的悲催皇子李瑁。
在武惠妃將兒子寄養在寧王家里的時候,此時的王維只有十五六歲,此時已經年少成名的王維正在寧王府中擔任幕僚兼任文藝顧問。
自己孩子寄養在寧王府,武惠妃自然會經常拿著各種借口過來看望,相傳武惠妃不但顏值異常出眾,氣質更是高冷知性,王維第一見到她,就被她的容貌和氣質給征服了。
如王維這種文藝青年,他們本身對愛情的姿態就有些與眾不同,不得不說,一些文藝大師的愛情觀是比較特別的,這種帶有禁忌一般的暗戀似乎更能激發王維的文藝文學創作。
《從軍行》等這類表達報國大主題的詩詞,一直是王維的成名作,他一生中描寫愛情的詩詞很少,但是他寫下的《相思》仍然成為愛情神作。
關于這首詩詞,不少學者都給予了細致的分析,他們認為這首詩詞不太可能是為他唯一的妻子寫的,對于他妻子的相關記載也非常少。
因此不少學者判斷,這首《相思》的「女主角」很有可能就是武惠妃。
對于王維來說,雖然他始終不敢表白,但是能夠這樣遠遠看著自己暗戀的人,對于他來說也是一種幸福。
武惠妃知道這個大才子喜歡自己嗎?大機率是知道的,畢竟她可是唐朝有名的宮斗高手,但聰明的女人總是看破不說破,她更多的是將王維看成自己的人生知己。
自己一個可以述說一些心事的朋友,僅此而已。而因為唐玄宗多位重臣勸諫,武惠妃一直沒能成為皇后,李瑁也一直未能如愿被立為太子。
再加上後來武惠妃陷害三位親王,得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怪病,最終在她38歲的時候,被這種怪病給嚇死。
武惠妃死后,王維就如丟了魂一般,寧王府也成為他的傷心地,不久他就辭職離開了。有學者曾說,雖然王維和武惠妃之間沒有發生什麼愛情故事,但是他們卻是知己。
也許在當時的大唐也只有王維一個人能夠明白,武惠妃想要的是什麼,只有王維能夠看到她眼神中的悲韻。
結合王維三十歲左右原配妻子死后一直單身,也許這其中就有武惠妃之死的緣故。
一些學者判斷,王維后半生之所以醉心于佛教等宗教副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失去了「畢生摯愛」,他一直試圖用宗教來洗滌自己內心的幽暗,他更試圖用宗教,來徹底忘記,那個曾經暗戀的女人。
而佛教也進一步反哺著他的文學文藝意境和創作思想,這或許也是為什麼王維能夠寫出那麼多青史留名的大作的原因吧!
關于王維和武惠妃的故事,到底是真的,還是后人藝術加工出來的,這個已經很難考證,但從王維30歲左右妻子去世,就一直沒有再娶的人生經歷來看,王維對于愛情絕對走的是癡情路子。
作為唐朝和李杜二人齊名的神級詩人,王維的一生寫下了無數傳承后世的佳作,這是我們民族極其寶貴的一筆文學財富。
對于他和武惠妃的故事到底是真是假,這個已經不重要了,如果這個故事是真的,哪怕故事的結局是憂傷的,相信王維也不會后悔成為故事里的男主角。
畢竟,人一輩子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暗戀,這何嘗不是一種美好的回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