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
這句俗語雖然看似簡單,但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這句話告誡我們要適度克制自己,不貪圖暴飲暴食,不過度追求肉欲享受。
然而,這句俗語的深層含義并不在于這兩個更字,而是隱藏在它們之后的下一句。
在本文中,我們將深入探討這句俗語的背后含義,以揭示老祖宗的珍貴忠告。
一更不貪食
這句古老的俗語中的「一更」指的是一天的早晨,也就是清晨時分。
這一時間段被認為是一天中陽氣初生,陰氣減退的時候,人體的臟腑經絡尚未充分活躍。
因此,老祖宗強調了在這個時候不貪食的重要性。
清晨的胃腸功能較為薄弱,吃得過多或過重的食物容易對胃腸道產生不利影響,增加胃腸負擔。
所以,不貪食于一更不僅是在保護胃腸,也是在遵循自然規律,有助于維持身體的健康。
三更不貪色
「三更」則指的是一天的夜晚,也就是晚上的時候。
這個時段被視為陰氣盛行,人體的陽氣漸弱。
老祖宗提醒人們不貪色,強調克制欲望,尤其是[性.欲]。
過度的肉欲追求,不僅會對身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還會使心智失寧靜,容易引發混亂和爭端。
因此,「三更不貪色」是在提醒人們要克制自己,追求內心的平和與寧靜,而不是一味沉溺于物質欲望之中。
然而,盡管「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包含了重要的飲食和生活原則,其真正的重點在于下一句:「滿腹擔憂事,夜半不歡笑。」
這句話提醒了人們關于內心寧靜和平和的重要性。
擔憂和焦慮事情會使內心不安,夜半無法歡笑,這一點也體現在現代心理學中。
因此,這句俗語的精髓在于告訴人們真正的幸福和滿足源于內心的寧靜和快樂。
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中,真正的生活智慧在于追求內心的平和與快樂,而不是單純追求外部的物質享受。
▽
老祖宗的這句俗語雖然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包含了豐富的生活哲理。
它提醒人們要通過節制食欲和欲望,找到內心的寧靜和平和,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和滿足。
不貪食與不貪色只是外在的表現,而真正的忠告是要追求內心的平和與快樂,這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所以,每當面對生活的困擾與誘惑時,不妨反思這句俗語,尋求內心的平和與快樂,這才是老祖宗留給我們最寶貴的遺產。
同意的點個「在看」,請您轉發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