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上善若水...
點上方綠標收聽主播誦讀美文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中講:「上士聞道,勸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人與人最大的區別,不是身份地位,名利金錢,而是層次與修養。
與人相處,有的人讓你覺得舒適坦然;有的人卻讓你覺得水火不容;有的人讓你覺得相遇是一場緣分;而有的人讓你覺得相遇是場報應。
歸根究底,是層次不同,修養各異。
不爭對錯,不責于人,不隨意評價,是一個人最頂級的修養。
智者不爭
《道德經·第八章》中講:「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最高尚的品格像水一般,滋潤萬物而不和萬物相爭。
不爭,并非毫無追求,而是不強求,這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氣度。
真正的智者便是如此,他們謙遜寬和,為人低調,從不與人爭長道短,反而成為了人生最大的贏家。
從前,有一位地主老爺,生了五個兒子。
慢慢地,老爺年紀大了,身體也每況愈下,但這麼大的家產,必須交給一個可靠的人來管。
可是繼承人只能有一個,兒子卻有好幾個。
他們彼此爭得你死我活,不可開交。
有人鞍前馬后,費心討好;有人手足相殘,傷及無辜;有人甚至用生命來做威脅。
只有小兒子,從不刻意討好,也不獻計害人,只是默默地跟著老爺干活。
爭來爭去,老爺終于想明白了。
這麼大的家業,給這群爭吵的兒子中的任何一個,都會管理不好,導致家敗。
于是,老爺將家產給了不爭不搶,踏實干活的小兒子。
多年后,通過小兒子的努力,家族實力越來越雄厚,他也成為了整個家族名副其實的頂梁柱。
《道德經》中講:「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愚蠢的人,一心想爭個高低,斗個輸贏;有智慧的人,則懂得審時度勢,腳踏實地。
處事不爭,能避免禍端;為人不爭,能免去糾紛。
在雞零狗碎的小事上爭高下,只會拉低自己的格局;與層次不同的人爭輸贏,只會兩敗俱傷。
正所謂:「欲成大樹,莫與草爭;將軍有劍,不斬蒼蠅。」
斂而不爭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仁者不責
老子在《道德經》中講:「大道之行,不責于人」。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遇事不苛責于人,不發難周遭。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比起指責,更有力的是寬容。
不揪著別人的錯處不放,給對方改過自新的余地,才是仁者所為。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