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諸侯并起,動蕩再一次席卷中原大地,一場無法避免的斗爭,就此拉開序幕。
與此同時,如果我們將眼光轉向塞外的匈奴,他們內部也在發生劇變,這種劇變來自于一個有野心的男人,他的名字叫冒頓。
冒頓原是匈奴頭曼單于的太子,後來頭曼單于寵愛的閼氏為他生下了另一個兒子,在閼氏枕邊風的吹拂下,頭曼便想殺了冒頓,立小兒子為太子。
不過這事不能明目張膽進行,畢竟殺子是會失去民心的,所以頭曼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將冒頓派去月氏國當人質,等到冒頓到了之后,立即派兵攻打月氏。
月氏對此很生氣,便想著結束了冒頓,冒頓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便偷了月氏的一匹良馬,連夜逃回了匈奴,頭曼看著這個勇猛的兒子很是喜歡,不僅沒有在想著殺他,反而讓他當了軍隊的統帥。
只是讓頭曼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兒子將來會要了他的命。
秦始皇去世那年,胡亥在風雨飄搖中成為了秦二世,而這一年,冒頓也訓練出了一支對他忠心不二的騎兵,在一次跟隨頭曼外出打獵的時候,冒頓瞄準頭曼拉弓射箭,他的手下也緊隨其后,頭曼因此被射成了刺猬,冒頓接替頭曼成為了匈奴的單于。
這也就是說,秦二世和冒頓單于在同一年成了政權領導人,只不過前者只知享樂,后者卻雄心勃勃。
等到楚漢戰爭結束之后,劉邦建立了漢朝,而冒頓單于則首次統一了北方草原,建起了一個龐大而強盛的匈奴帝。
上頭的劉邦覺得連楚霸王都不是他的對手,匈奴自然也不在話下,便親征攻打匈奴,結果被匈奴圍困了7天7夜,那麼為何冒頓要放劉邦一馬?
我們這次就以匈奴的另類視角來分析,冒頓為何不敢殺劉邦。
春秋戰國時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就是中原王朝的威脅,戰國七雄不斷爭斗時,趙國還分出了一支軍隊,專門守在邊疆,戰神級別的李牧,就是打匈奴出身。
後來等到趙國實在干不動秦國時,才將李牧調回來,只是可惜,李牧卻折損在了自己人手里,李牧一死,山東六國再也沒有了任何希望。
秦始皇統一華夏后,他自然也意識到了匈奴的不安分,于是便派自己最信任的大將蒙恬率領數十萬大軍北擊匈奴,萬里長城也在蒙恬的指揮下,連成了一體,成為了抵御匈奴的一道防線。
好景不長,秦始皇去世后,蒙恬卻被秦二世、趙高、李斯合謀給要了命,這使得中原王朝失去了屏障,被蒙恬打擊的匈奴,也趁著楚漢爭霸再度強大,不得不說,冒頓單于崛起的時機實在是太好了。
冒頓弒父繼位之后,便開始整合北方草原上的力量,當時最強大的政權是東胡,可是東胡王犯了自大的臭毛病,結果被冒頓殺的找不到北,連帶著百姓和畜牧盡皆成了匈奴的戰利品。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