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中,人們都很討厭「黑洞型」的人,而喜歡「太陽型」的人。
所謂「黑洞型」的人,就是到處吸噬他人能量的人,這樣的人,走到哪里,哪里就凄冷。
所謂「太陽型」的人,就是處處散發著光和熱的人,這樣的人,走到哪里,哪里就溫暖。
如何成為暖人又暖己的「太陽型」人格的人呢?
01
給別人喝彩,活出大度
在文學界,莫言和余華「相愛相殺」的友情,經常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如此優秀的兩位作家,沒有「文人相輕」,而是彼此喝彩。
余華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達對莫言作品的欣賞,對莫言能力的肯定。
這不是表面的客套,而是發自肺腑的稱贊。
原來,大咖們之間的相處這麼歡樂,友誼這麼純粹。
而莫言也經常在《活著》上替余華簽名,盡管《活著》賣出的冊數以及版稅讓莫言望塵莫及。
給自己喝彩,是本能;給別人喝彩,是本事。
給不如自己、與自己實力懸殊的人喝彩,容易;給比自己強、與自己不相上下的人喝彩,難。
生活中,人們在潛意識中有一種心理:你可以優秀,但不可以比我優秀;你可以過得好,但不能比我過得好。
正是因為人性的幽微,讓人們直呼「難得知己」「難遇真心」。
殊不知,是自己的小心思在作祟。
不妨換一種思路:我承認你比我優秀,但這并不妨礙我優秀;我祝福你過得比我好,但這不影響我的幸福指數。
人生不是與他人的較量,而是一場認識自我、擺脫局限性的探索之旅。
而學會給別人喝彩,就是不斷打開自我、提升格局的過程。
02
給別人鼓舞,收獲信任
B站上,有一位@住家吳阿姨,被68萬網友親切地稱為「賽博干媽」。
吳阿姨樂觀樸實接地氣的人生態度,讓網友很受鼓舞。
吳阿姨拍了一段農村老家的視訊,講述了自己的人生經歷,沒有說教,沒有指責,傳遞的能量,卻被網友接收到了。
視訊最后,阿姨說:「困難不用害怕的,努力把它克服就好了。」
網友評論說感受到了「堅韌的力量」。
吳阿姨拍的視訊,解決的正是當下年輕人缺乏生活技能的問題,比如「如何打包奶茶不漏」「如何將酸奶喝干凈」「如何快速解凍肉」……
這些內容,不是阿姨請人拍的,是她自學的。
網友看到阿姨活到老學到老的人生態度,心靈受到了慰藉。
一位在國外的網友說,每次看到阿姨的視訊,就感覺像回了家一樣。
有人在阿姨這里學技能,有人在阿姨這里得療愈,有人在阿姨這里受鼓舞。
與「鼓舞型」相對應的是「打擊型」,常以過來人的身份自居,對他人指手畫腳、指指點點。
如果你遇人不淑,在沒有認識清楚對方是打擊型人格,就和TA分享快樂和憂傷時,你會發現,這種人有一種神奇的特點:和TA們分享快樂,快樂會消失;和TA們傾訴憂傷,憂傷會加倍。
而和鼓舞型的人相處,則相反: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