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曉琳去省城參加一個為期一個月的業務培訓,出發之前,滿是期待,想著又可以和系統內的很多老熟人見面,不免有點「小激動」。
可是,第一天,她就打來電話向我訴苦。
原來,在報名處,曉琳一下子就看到了好幾個熟人,她笑盈盈地沖過去打招呼,可出乎意料的是,那幾個人竟然不約而同望向了別處,并很快就轉身離開了。
曉琳說,周圍還有工作人員和其他學員,雖然大家看上去都若無其事,但從他們的眼神中,曉琳知道,自己成為了一個笑話。
「一廂情愿地和熟人打招呼,卻被當做路人,實在很可笑吧。」曉琳自我嘲諷著,卻也認清了一點:千萬不要高估了自己在別人心中的位置,尤其是自己一直沒有什麼突破,總還在原地「踏步」的時候。
01
熟人裝作不認識你,是因為你「高攀不起」。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真正的人脈,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想認識你。」
一個人的地位、財富和權力,決定了別人對他的態度。
當你還沒有一定的實力時,認識再多有能耐的人,也只會被人當作是個搖尾乞憐的人,想要「攀高枝」、「套近乎」,簡直就是一個自己捉弄自己的笑話。。
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為表達「重視」你,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隨意打趣、嘲笑、差遣,
可一旦你鼓足勇氣,想要對方施以援手時,便無異于「自取其辱」。對方非但不幫忙,還要找出種種理由,告訴你:「你不配。」
或者,根本無需言語,只是突然之間裝作不認識你,對你視而不見。
每當此時,你千萬不要為對方找原因,比如「他沒看清楚」、「他現在好忙」、「他會私下再聯系我的。」
明明知道,這是在自欺欺人,卻不肯相信,現實就是這般殘酷。說到底,是自己沒有足夠的底氣。
那些原本熟悉你的人,突然裝作不認識你了,并不是真的不認識你了。而是,你實在不值一提,不管物質上的財富,還是你所能企及的「詩和遠方」,在那些比你厲害太多的人面前,如同孩子的「過家家」,真不算個事。
02
熟人裝作不認識你,是已經超越了你。
我的中師同學阿明轉行到行政部門,跟隨一個領導,做了幾年文字秘書之后,不僅「筆桿子」水平越來越高,對于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也越來越得心應手,晉升之路,也很是順暢。
原先,當阿明還只是一個普通科員的時候,遇到我們這些老同學,總還是很熱情。作為知根知底的同學,大家都很清楚,論才華、論為人,比他優秀的人還有好幾個,他們都是教學骨干,年年被評為「優秀老師」。
阿明總是自愧不如,也總是對大家表示欽佩。
然而,如今的阿明,一轉身,又回到教育部門,成為了一把手。面對曾經無比熟悉的同學、同事,他就端著一副笑臉,眼神卻望向四周,再也不會聚集到某一個人身上。
對于阿明這種表面上熱情,骨子里冷淡和看不起的做派,大家也不再抱有更多的期待。
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就是:你不得不承認,這個社會是分圈層的。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當一個人實現了階層的跨越,最想要做的并不是返璞歸真,而是徹底與過去劃清界限。把自己包裝成一個起點高的人,才能更好地融入「更高級」的圈子。
所以說,「茍富貴勿相忘」,只不過是個美好的愿景罷了。
03
熟人裝作不認識你,是打心底瞧不起你。
現實生活中,不乏這樣一群人,他們哪怕已經四五十歲了,卻依舊單純地像個孩子。不論是對待愛情、親情、友情,還是最為尋常的同事感情,他們永遠都是那個掏心掏肺,付出一片真情的人。
自然而然,他們也是受傷最多的人。
成年人的世界,談感情是很奢侈的事情。
就比如說同事之間,大家分工合作,完成工作就是本分。至于和同事走得有多近,關系有多親密,并不是「必選項」。
當然,為了減少負面評價,同事之間,常常表面客氣。至于背地里相互看不順眼,但看破不說破,也很是尋常。
所以,你會發現,「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那些一開始就看不起你的人眼里,一文不值。
他所有的敷衍,都那樣明顯,所有的「逢場作戲」,都漏洞百出。
只是,為了不當眾撕破臉,人家要虛偽地表示對你的友好。如果某天,他突然之間不再認識你,是終于不再假裝了。
對此,你若不一笑而過,還能如何呢?
04
結束語:
一位知名企業家說過:「在崩潰中繼續前行,才是一個成年人的基本素養,跟別人說也不會真的有人幫你。」
自己的人生,別人始終是旁觀者,唯有自己牢牢地把控住人生的「方向盤」,才能抵達夢想的彼岸。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