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思極恐。」
這就是我看完《煤氣燈下》這部電影后的感覺。
作為丈夫的安東,為了騙取妻子寶拉繼承的巨額遺產,長時間對她進行錯誤的心理暗示。
一天,寶拉覺得家里的煤氣燈忽明忽暗,于是向丈夫確認。
誰知丈夫卻說,煤氣燈一切正常,一定是她太累了,精神出現恍惚,勸她多休息。
寶拉在家的時候,總聽見樓頂傳來響聲,丈夫卻說自己什麼也沒聽到。
長時間否定妻子自身的判斷,讓寶拉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出現了幻覺。
在這樣的環境下,寶拉慢慢陷入痛苦,差點精神崩潰。
好在最后被一名警探解救出來。
警探還告訴寶拉,她平時在屋里的感覺是對的。
故意扭曲事實,讓你認為凡事都是自己的問題,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煤氣燈效應」。
而像安東這種利用精神操控,常表現出一副「我都是為你好」的假象,在人際關系中非常常見。
想起一條讀者留言:
「為什麼平時常說最愛我的那個人,卻在一步步把我推進陷阱?」
好聽的話容易說,但那些說是為你好,實際上束縛你的人,需要格外注意才能發現。
生活中有這樣常見的4種人,在不知不覺中消耗你的精力,希望書友越早識別越好。
「表面為你好,實際拖你后腿」
「你別搞砸啦!你真的可以嗎?」
「等等,還是我來吧!」
你身邊有沒有類似的聲音和信號,總是擔心你做錯事,愛拿一種懷疑的口吻和你說話。
看似保護你不讓你受傷害,實則麻痹你的思想,讓你懷疑自己的能力。
或許這些人的本意并不壞,但他們的言語和行為,還是會像一根鐵鏈束縛你的行動。
在知乎上讀到網友小雅的真實經歷,深有體會。
因為工作需要,小雅準備備考高級英語筆譯,每天一有時間就去附近的圖書館自習。
在離考試還有一周時間的時候,小雅在圖書館遇到了之前的一位同事。
同事也在備考,只不過是中級。
于是兩人攀談了起來,相互說說自己的復習進度。
但聊到最后,這位同事冷不丁對小雅說了一句:
「高級很難考的,你不可能過,還是中級穩妥一些。」
一句話直接給小雅澆了一盆冷水,心里不是滋味。
即使小雅最后克服了壓力,順利拿下了證書,但她再也不想見到這位同事。
表面看似為了小雅好,但這奇怪的口吻,反而會影響小雅的發揮,徒增心理負擔。
真正的善良是充滿尊重和鼓勵,最長遠的眼光是讓對方充分去磨煉和經歷。
拿著保護你的幌子,在不了解實情的情況下,隨便懷疑你的實力。
這樣的人,不深交也罷。
「不管好壞,批判你的任何決定」
你身邊有沒有這種人:
總是打著為你好的名義,打擊你,批評你的任何決定。
作者meiya寫過這樣一個真實故事,照出很多人的影子。
金迪和男友因為外出旅行認識并相愛了,剛在一起的前幾個月,兩人非常甜蜜,相處起來很輕松。
但過了沒多久,男友卻喜歡挑金迪的「毛病」,還聲稱這是為了讓女友變得更好。
金迪進屋之后亂丟脫下的外套,或者出門忘記丟掉袋子里的垃圾。
都會被男友毫不客氣地數落一通,說她「邋遢」、「粗心」,評價她這個人很糟糕。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