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這是清代著名詩人蒲松齡的一句經典名言,這句名言后半句描述了一段歷史上的戰爭故事,這個故事就是越王勾踐十年臥薪嘗膽,發憤圖強,得天時地利人和并最終一舉滅吳的故事。
吳越地圖
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兼并戰爭時常發生,吳國和越國是兩個鄰國,這兩個國家呢,經常發生爭奪地盤的戰爭。公元前496年,越國的諸侯王允常病死,其子勾踐即位。吳國趁越國大喪之際,吳王闔閭親自率兵攻伐越國。越王勾踐不得不停止發喪,迎戰吳軍,雙方在槁李發生激戰,越軍將領均著喪服出戰,吳軍看后士氣低落,越王乘機發動進攻,大敗吳軍。吳軍戰敗,吳王闔閭更是受傷嚴重,不久死去。臨終前,吳王囑托太子,一定要滅掉越國。
5年以后,越王勾踐聽說吳軍在日夜練兵,準備復仇。為了搶占先機,越王勾踐不聽勸阻孤注一擲,準備先發制人。吳王夫差聞訊,舉全國之力迎擊越軍,越軍大敗,僅余5000殘余逃至會稽山。吳軍隨兵圍會稽山,為了免遭滅國風險。越王勾踐采納大夫文種范蠡建議,賄賂吳國太宰伯豁,向吳王夫差乞和投降。
投降以后勾踐率領吳國大夫范蠡等300余人前往吳國,侍奉吳王。服役期間,越王穿著粗布衣服為吳王駕車養馬,越王夫人更是每天在王宮打掃衛生,甚至吳王夫差生病時勾踐竟親自口嘗夫差的大便。這讓吳王夫差感覺越王已經被廢了,同時呢,越王還給夫差和吳國大臣送去了好多的美女和珠寶。最終越王不顧伍子胥的反對,釋放勾踐君臣回國。
越王勾踐回國后,首先向全國民眾檢討了自己的失敗。他親自去慰問受傷的平民撫養陣亡者的遺孤,他在自己居住的地方懸掛了苦膽,吃飯的時候也要先嘗嘗苦膽的滋味。在對內政策上,越王實行了與民休息,發現生產,并身自耕作,衣不重彩等一系列惠民親民的措施。
在對外戰略上,勾踐年年給夫差進貢優厚的禮物,麻痹吳王夫差,他還用離間計使夫差對佞臣偏聽偏信,對忠臣更加疏遠。在軍事上,越王勾踐挑選精兵強將進行秘密訓練,期待有朝一日能夠復仇吳國。
同時期內,吳國在戰勝越國以后,領土得到擴張,實力日益強大,吳王夫差也因勝而驕。公元前482年,為了炫耀武力,稱霸中原,吳王夫差率領3萬精銳部隊參加黃池會盟。國內僅留下一些老弱的軍士,夫差的愚蠢行動,給了越國一可乘之機。越王勾踐隨調集越軍5萬余人兵分兩路,一路由范蠡率領,切斷北去吳軍的歸路。
另一路由大夫疇無余,歐陽為先鋒,勾踐親率主力,從吳國南面直插吳國國都姑蘇,很快,越國占領吳國國都。
此時的吳王夫差正在黃池,與其他諸侯爭做霸主,聽說了越軍攻下國都太子被俘,恐怕影響了自己的霸業,遂封鎖了不利消息。同時用武力威脅其他諸侯國讓步,勉強做了春秋霸主。之后夫差率軍急忙回國,為了麻痹越王,夫差在中途派遣使者,向越王求和。勾踐和范蠡估計自己的力量還不能馬上把吳國滅掉,于是同意議和撤兵回國。
夫差回到吳國,此時正值國內鬧饑荒,于是他頒布一系列惠民措施,休養生息,企圖恢復力量。文種和范蠡見吳國開始致力于休養生息,覺得應該抓住有利機會,完成滅吳大業,如果坐等吳國實力得到恢復,再想滅吳恐會更難。公元前478年吳國大旱,越王勾踐集結重兵,大舉攻吳。同年3月吳越軍隊在笠澤發生大戰,越軍把軍隊分成左右兩翼,越王勾踐親帥六千精兵為中軍,半夜時分,越軍的左右兩翼鳴鼓吶喊,進行佯攻,勾踐率領中軍秘密前行。吾王夫差誤以為越軍進行兩路夾攻,遂連夜分兵兩翼對戰。
勾踐率領中路軍從兩路中間的薄弱部位展開進攻,吳軍大敗。越軍乘勝追擊,三戰三捷,占領了吳國大量的土地。
吳軍笠澤戰敗后,退守到國都姑蘇。姑蘇城城高墻厚,越軍一時未能攻下。勾踐采取長期圍困的戰略,兩年以后,姑蘇城彈盡糧絕。越軍再次發起強攻,打進姑蘇城,吳國滅亡。
越國作為一個弱小的國家,能夠戰勝實力強大的吳國。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越國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改革政治爭取民眾的支持。一個能得到民眾支持的勾踐,并且掌握了天時地利人和,覆滅吳國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