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劉嘉玲在社交平台上發布的這張照片,恐怕我們很難再想起,
中間這個女孩的父親鄧永鏘曾經多麼輝煌。
鄧永鏘是誰?
在他的人生軌跡中,無數個第一環繞著他:
第一位在北京大學任教的香港人;
開創中式服裝奢侈品牌「上海灘」;
打造「京城四大俱樂部」之一的「中國會」,代理雪茄品牌,被稱為「雪茄大王」......
當年他去世的消息,被包括《時代》、《金融時報》、路透社、彭博社等在內的媒體報導。
臨終前,傳奇超模「黑珍珠」娜奧米·坎貝爾前去探望了他。
他經歷過一個國家翻天覆地的歷史變遷、一個世紀的時代進程。
曾有人把他譽為「中國最後的貴族」,也有媒體稱他「打破了西方人對華人的固有看法」。
只是鄧永鏘窮極一生要為自己書寫的,不過是靈魂的有趣。
鄧永鏘出身名門,他的祖父鄧肇堅創辦了香港九龍汽車有限公司,是香港著名的企業家和慈善家,有不少建築物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鄧永鏘幼年在香港喇沙書院讀書,那時他每天六點就翻進學校打乒乓球,結果常常被老師打手板。
和就讀于喇沙書院的李小龍和黃霑一樣,鄧永鏘被這所學校「發掘」出了叛逆少年的性格,他那非典型「富二代」的特質已顯露出來。
命運在最初,對他很苛刻,他的父親鄧伯勤一歲時得了重病,祖母怕鄧伯勤撐不過去,就編了個謊來安慰鄧肇堅:
「算命先生早就說伯勤是你的剋星,所以無需為他難過。」
鄧伯勤最終活了下來。但這個善意的謊言永遠地拆散了這個家庭,鄧肇堅從此不願再見自己的妻兒。
後來,鄧永鏘把這事寫進了他在《金融時報》的專欄中——
他的祖父如何因為風水迷信而拋棄祖母和父親。
讀初一時,鄧永鏘跟隨父母移居英國。
母親帶著他去考伊頓公學,校長問他有什麼打算,鄧永鏘不答,只是低著頭粘自己的名字,最後,鄧永鏘只能入讀另一所寄宿學校。
不會講英語的鄧永鏘,課外社團活動只挑不用說話的參加,例如國際象棋。
16歲時,鄧永鏘愛上了古典樂,他想要一架鋼琴,但父母反對,于是他寫信給爺爺,鄧肇堅回復他「如果你考第一,就買給你」。
鄧永鏘發奮讀書,兩週後,他考了第一名,爺爺信守承諾送給他一架鋼琴。
後來提起這件事,鄧永鏘說,爺爺教會他做事要盡全力才能成功。
學生時代,鄧永鏘暑假都會選擇打工賺取生活費。
他幹過不少行業,在倫敦哈羅德百貨公司給客人量褲腳、在中餐館裡兩手托八隻大碟當服務員,也在馬房鏟過馬糞,甚至還洗過廁所。
這期間,他一路念到倫敦大學,取得哲學和法律學士學位,而後又在英國劍橋大學繼續深造並獲得博士學位。
按照香港富豪的家族培養模式,家庭成員一般會在學成歸來後繼承家業,成為家族事業的接班人。
鄧永鏘一開始也是如此,他在祖父鄧肇堅安排的鄧氏律師樓當見習律師。但鄧永鏘志不在此,更不高興在爺爺的眼皮底下。
回想自己20歲時在賭場輸光了爺爺給的4萬英鎊後,又賺回6萬英鎊時,他心想: 「冒險一點有什麼不好。」
說不干就不干,一轉身,他便加入了英資太古洋行。
在之後的人生中,他像一個頑童,至情至性地揮毫出自己趣味盎然的人生畫卷。
1979年,鄧永鏘第一次踏上故土,遊經黃山時,鄧永鏘或許是被眼前的壯闊山河感染,他突然很想了解一下改革開放後的內地是什麼樣的?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