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不會一直順風順水。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艱難困苦。
在困境面前心生畏懼、不戰而退,人生就會在平淡中虛度。
說到底,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一切始于心,終于心。
把自己的心修好,便能化解世間一切煩惱。
利他之心
曾聽人講過這樣一段話:
「與老人溝通,不要忘了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與兒童溝通,不要忘了理解他們的天真無邪;
與男人溝通,不要忘了維護他們的面子和自尊;
與女人溝通,不要忘了關注她們的情緒;
與上級溝通,不要忘了他的尊嚴。
」
與人交往是智慧,好的關系是把別人的想法當回事,理解別人也有達不到的局限。
心懷利他,你便會少計較,多包容。心胸便會越來越寬,格局也會越來越大。
孔子有天外出,天要下雨,可是他沒有雨傘。
有人建議說:「子夏有,跟子夏借。」
孔子一聽就說:
「這不行,子夏比較吝嗇,我借傘的話,他可能不愿意給,而別人會認為他不尊重師長;如果他借給我,可能會讓他心疼。」
看清他人的缺點很容易,但要理解他人的不足,就需要高尚的品格了。
正所謂:「君子貴人賤己,先人而后己。」
有德行的人會重視他人,輕看自己,他們會優先考慮別人的需求,而非自己的利益。
這是處世待人的高品質,不把自己的需求視為權利,不將別人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
感恩之心
作家豐子愷說: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
人有感恩之心,幸福也會不請自來。
人生在世,重要的是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有一位百歲老太太,她耳聰目明,長壽彌堅。
當有人向她請教長壽秘訣時,她笑著說:「我有一方靈丹妙藥,每天花三分鐘感恩。」
她說,每天花一分鐘感恩父母、伴侶、子女、鄰里和陌生人;一分鐘感恩自然界賦予的恩惠和關懷;一分鐘感恩每一個平安、溫馨和快樂的日子。
感恩之心像「神水」般潤澤她的生命,讓她身體健康、幸福快樂,成為了她長壽的秘訣。
深以為然。
感恩,猶如人生的陽光和雨露,滋潤著生命,照亮著心靈。
擁有感恩之心的人,總是閃耀著純凈的光芒。
反之,缺乏感恩的人,即使沐浴在陽光中,也難以照亮他內心的黑暗。
懂得感恩的人,必定是一個虛懷若谷的人。對人生的態度是積極陽光的。
生命需要相互依存,從我們誕生的那一刻起,便沉浸在世間萬物的恩惠之中。
若心存感恩,知足惜福,世間萬物才會變得更加和諧親切。
我們自身也會因此變得愉快而又健康。
樂觀之心
著名的足球解說賀煒曾說: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并且仍然熱愛它。」
無論什時候,無論身處何境,我們依然要熱愛生活,時刻保有熱情。
蘇軾作為一代文學巨匠,可是在官場上卻四處碰壁,一生中多次被貶。
貶謫之時,他也依然能怡然自得。
他專研釀酒技藝,釀出了備受文人雅士推崇的桂酒。
他喜歡鉆研吃食,為解決當地人吃飯問題而研制的東坡肉可謂一絕。
直到四十多歲,經歷了大難不死,到黃州之時他開辟了東邊一片山坡開始了農作,自稱「東坡居士」。
老年又被流放到了嶺南,自建屋舍。最后到了海南,自己研習筆墨,依然吟詩作畫。
他還研讀醫書,采集草藥,考訂藥的種類,後來自己開藥方。
人生低谷時,他卻依然不忘求知向學,寫下無數膾炙人口的詩詞。
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一生顛沛流離,受盡磨難,他曾一次次被逼到命運的絕境處。
卻總能在最低的人生境遇中,勇于面對,樂觀生活,活出自己的最高境界。
人生這場修行,苦樂全在心境。
在經歷了風雨之后,有些人選擇放棄,有些人選擇迎難而上,成為真正的英雄。
成功并非靠天賦和運氣,而是靠毅力和決心。
擁有有堅定的信念和持續不斷的努力,定能在人生旅途中攀登到更高的峰頂。
▽
古人言: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
萬事萬物都在人心里,修行貴在修心。
世事多變,唯有修好自己的內心,才能在漫長的歲月里抵抗世間所有的不安與躁動。請您轉發分享給身邊的家人朋友,弘揚中華傳統文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