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中蘇協定》簽訂之后,蘇聯將對華政策的重點轉移到與北京政府相對立的中國南方國民黨方面,不但沒有按《中蘇協定》的規定,與北京政府舉行中蘇會議,解決中蘇懸案問題,而且積極支持廣州政府舉行以推翻北京政府、特別是以打倒張作霖為主要目標的北伐,這就將本來對蘇聯不滿的北京政府和東北當局推上了更加反蘇的道路。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奉軍大舉進攻,直系作戰不利。
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拘禁曹錕,吳佩孚失敗南下,從此奉系借馮玉祥的力量控制了北京政權。奉系先是抬出段祺瑞為臨時執政,自己從背后加以操縱。
繼而又與直系聯手,共同反馮,將馮玉祥從華北趕走。
1926年4月,奉系廢掉段祺瑞的臨時執政府,與直系共同控制北京政府,由內閣直接「攝政」。1926年7月廣東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10月攻取武漢三鎮。11月,張作霖、張宗昌、孫傳芳在天津舉行會議,決定三家聯合實行自保,12月成立安國軍。
張作霖自任總司令,張、孫分任副司令,企圖對抗北伐軍。1927年6月,張作霖于北京建立「安國軍政府」,自稱「大元帥」,實行軍事獨裁統治。
奉系軍閥控制北京政府期間是政治最反動時期。該政府對內實行殘酷鎮壓手段,屠殺共產黨人和一切革命者,對外挑起一系列的反蘇事件,最終導致了中蘇外交關系的破裂。
南京國民政府支持東北當局武裝奪取中東鐵路,引發了中蘇邊境戰爭,中蘇成為敵國,兩國關系降到了歷史的最低點。
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1925年11月張作霖部下郭松齡倒戈。
中國出現了有利于革命發展的形勢。蘇聯在對待張作霖等北方軍閥的政策方面,采取了進攻的態勢。
為配合郭松齡軍隊對張作霖作戰,中東鐵路局局長伊萬諾夫(蘇方)下令,鐵路運輸軍事用品一律收現款,軍列運輸軍隊和軍用品收半價,民用客車用于軍事運輸收全價。
這一命令顯然是為東北軍隊的調動制造困難。
張作霖先全力應付郭松齡的倒戈,對路方隱忍不發。
郭軍被打敗后,他轉過來收拾伊萬諾夫。
1926年1月張作霖管轄的護路軍一部從長春向哈爾濱方向調動,拒絕向路方支付現款,伊萬諾夫命令哈長線客車一律停開,該路段全線停車。
1月22日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兼護路軍總司令張煥相以伊萬諾夫斷絕交通,擾亂大局,予以拘捕懲辦,并要求中東鐵路督辦公所,立即罷免伊萬諾夫的局長職務。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