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十月革命后,蘇維埃政權立即確定了宗教與國家政權分離的新型政教關系模式。
在長達74年的蘇維埃時期,得到官方承認的俄羅斯東正教會,經歷了從與國家政權對立到服從于國家政權、再到服務于國家政權的轉變。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東正教徒,都贊成教會聽命于蘇維埃政權。
那些不愿意服從蘇維埃政權的東正教徒,斷然離開俄羅斯東正教會,并且成立了地下教會,他們成為蘇聯的隱形東正教徒;還有一些拒絕接受蘇維埃政權的東正教徒離開祖國,流亡到國外,并成立了俄羅斯東正教境外教會,該教會長期與俄羅斯東正教會和蘇維埃政權保持敵對狀態,直到蘇聯解體。
帝俄末期,俄國東正教官方教會——俄羅斯東正教會屬于一個龐大的社會機構。
它擁有占全國人口0.5%的神職人員,掌握著全國0.8%的土地,官方教會教徒的人口占全國國民總數的69.9%。
直到十月革命勝利以前,東正教在俄國各宗教中一直保持著主導地位。
十月革命后,蘇維埃政權立即頒布了《土地法令》 (1917年11月8日),規定「土地私有權永遠被廢除」,「地主的田莊以及一切皇族、修道院和教堂的土地,連同耕畜、傢俱、莊園建筑和一切附屬物,一律交給土地委員會和縣農民代表蘇維埃支配」。
這就意味著教會,賴以生存的經濟命脈被切斷,教會人士對新政府的土地政策懷恨在心。
為把教會階層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消除教會舊思想的影響,人民委員會又頒布《關于教會與國家分離和學校與教會分離》的法令(1918年1月23日),規定「教會與國家分離」,「任何教會和宗教團體都不享有法人的權利」。
這樣,在堅持唯物主義和無神論思想的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政教關系一開始就具有對立色彩。
對于教會來說,一種非傳統意義上的、難以接受的政教「分離」關系為新政權確立下來。
蘇維埃政權誕生不久,便經歷了一場反對國內白衛分子和協約國侵略者聯合武裝干涉的國內戰爭(1918~1921)。
在這場戰爭中,東正教會是作為蘇維埃政權的對立面出現的。當時,許多神職人員都加入到白軍的行列。在幾股白衛軍隊中都有數量可觀的東正教神職人員參加。
例如,在高爾察克軍隊里,有幾千名神職人員,鄧尼金的軍隊里有教士近千名,弗蘭格爾軍隊中有神職人員500多名。
蘇維埃政權把教會人員視為白衛分子來處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