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79年,3月的一天,有一個奴仆上書漢文帝,表示當朝竇皇后是他親姐姐。竇皇后以前的確走丟過弟弟,所以漢文帝非常重視,并且親自召見這個奴仆,漢朝后宮即將上演一出認親大戲。然而,影視劇里經常說的「滴血認親」,在漢朝時期并不存在。那麼,她們究竟如何相認呢?這個奴仆會是竇皇后的親弟弟嗎?
這個奴仆可真夠可憐的,4歲的時候就被人拐賣了,并且還輾轉被賣了十幾次,看來拐賣這種事情自古就有。與現在不同的是,漢朝時期拐賣兒童,大多數是給別人做奴仆或婢女,那時候,奴婢在市場上可以自由買賣,後來王莽改革有一項就是不準買賣奴婢。扯遠了,我們現在繼續說這個奴仆,既然這個奴仆認定竇皇后是他親姐姐,那他一定姓竇了,沒錯他的確姓竇,全名叫竇廣國。
竇廣國最終被賣到了宜陽,他那時候大概十幾歲的年紀,做了一名燒炭工,整天進山為主人燒炭,就是把樹木燒成木炭。然而,有一次燒炭發生了意外,山體突然崩塌了,與竇廣國一塊燒炭的100多個工人,全都被砸死了,只有竇廣國幸免于難,想必是他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吧!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命運的齒輪開始向竇廣國轉動。此次災難過后,竇廣國親自為自己卜了一卦,卦象顯示他幾天后可以成為列侯。
過了幾天,竇廣國跟隨他主人來到了長安,他聽說當今漢文帝剛剛立的皇后姓竇,而且竇皇后的家鄉在觀津。這條重要的線索,讓竇廣國隱約的感覺到,竇皇后與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別看竇廣國被拐賣的時候很小,只有4歲,但他的記性特別好,依然記得自己的家鄉和姓氏,巧合的是,當今皇后的家鄉和姓氏跟自己都是一樣的,此時他已認定竇皇后就是他的親姐姐。于是,這才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奴仆上書漢文帝。
竇廣國在這封上書里,表示竇皇后是他的親姐姐,上書中寫道,他小時候和姐姐去采桑葉,然而,卻不小心從樹上掉了下來。漢文帝接到這封上書不敢懈怠,立即召見竇廣國來認親。那時候沒有DNA比對技術,只能靠聊家常聊回憶來認親,但僅憑采桑葉從樹上掉下來,證據略顯不足,竇皇后也不能確定竇廣國就是他親弟弟,只好繼續詢問有價值的線索。
竇廣國說道:「當初,姐姐西去與我在驛站中告別,姐姐討來米汁為我洗頭,然后做了一頓飯給我吃,這才放心的離去,你難道都忘了嗎」?竇皇后聽后激動不已,的確發生過這件事。當初,竇皇后只有七八歲的樣子,就被朝廷以良家子的身份選中做宮女,所以這才發生竇皇后與弟弟告別一事。
當竇廣國說出告別之事后,竇皇后內心深處的親情被喚醒,她堅信竇廣國就是她親弟弟。
于是竇皇后再也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緊緊拉著弟弟的手大哭起來。現場的氣氛令人動容,就連竇皇后身邊的宮女也跟著悲傷流淚。竇廣國認親成功,他再也不用四處漂泊了,再也不用被別人賣來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