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荒誕的世界,每個人都該讀讀余華。
余華的代表作《活著》風靡全球,打動一代又一代讀者。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能接受之痛,愿我們都能從中找到力量。
作家余華說: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活著》的主人公徐福貴,少年時賭光家產,氣ㄙˇ父親;中年喪子又喪妻,老年時又失去了唯一的外孫。
然而這一切不幸,并沒有讓他倒下。
他在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之后,學會了堅強面對一切,活出了生命應有的深度和厚度。
讀完《活著》,你會發現韌性是徐福貴的人生底色。
正是這份韌性承載著他的使命,決定了他能走多遠。


韌性,是認清現實后的復原力
徐老爺有一百多畝田地,是方圓幾十里的大戶。
福貴是他唯一的獨苗,爺倆兒是遠近聞名的闊老爺和闊少爺。
徐老爺為了讓福貴好好讀書,還專門給他請了私塾先生。
可他天生不是讀書的那塊料,先生讓他念書時,他居然狂妄地對先生說:「好好聽著,爹給你念一段。」
私塾先生被他氣得半ㄙˇ,忍不住在徐老爺面前告狀:「你家少爺長大了準能當個二流子。」
沒想到,老先生一語成齏。
長大后的福貴,吃喝嫖樣樣俱全,后來他還迷上了賭博。
一開始賭輸了,他就會偷母親、老婆的首飾去還債。后來他嫌麻煩,干脆開始賒賬。
這一賒賬,他就不清楚自己究竟輸了多少。而且他還天真地認為,能從賭場贏回徐老爺年輕時輸掉的家產。
直到有一天,開賭局的龍二不再讓他賒賬。他才知道自己不僅輸光了家里的一百多畝田地,還有家產。
福貴像生了一場大病,他臉色蒼白,跌跌撞撞地回到家里。
徐老爺得知這個消息,沒過多久就被氣ㄙˇ了。懷著身孕的家珍,也被他的老丈人接回城里去。
原本幸福的一家人被弄得七零八散,而造成這一悲劇的根源就是福貴的賭博。
福貴一家人搬到茅草屋去居住,年邁的母親為了生計挎著籃子、扭著小腳去田里勞作,還有年幼的女兒鳳霞跟著他挨餓受苦。
一向在渾渾噩噩中度日的福貴,他的心突然被什麼東西刺了一下,很疼很疼。
福貴對自己說:「我想想再不能像從前那樣過日子,我得養活我娘和鳳霞。
」
他的覺醒就在一瞬間,喚醒他的是深植于內心深處的韌性,也可以說是他與生俱來的復原力。
是的,人生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必然會伴隨著挫折、磨難。
如果我們能在考驗中清醒找到自己的定位,重新開始,才會立于不敗之地。
有句話說得好:
「具有復原力的人,能夠在面臨困境時不抱怨,并且迅速平復內心的焦躁不安,從容地面對現實,靈活應對。」
由此可見,復原力是一個人迅速走向成熟,承擔責任的一種體現。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