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我們中國文化傳統里的英雄們,都會有一段放蕩不羈的過去。孫悟空也跑到玉帝的地盤兒上鬧過,最后被壓在了山下。這哪吒就是跑到人家的家門口鬧了鬧,結局也挺慘烈的。
在79版"哪吒鬧海"里,哪吒的媽媽只是道具根本不算人物,李婧是一個毫無擔當的父親,對外人逆來順受,對哪吒專制強橫;太乙真人反而是個循循善誘的師長,哪吒是個孩子王身邊有一群小伙伴,敖丙是個純惡棍反派。
要說人家東海龍王敖光做事情可夠意思,東海實業集團混到今天也是黑道白道全吃的開,手底下有得是蝦兵蟹將,只要集結人馬,小小的陳塘關總兵一家很容易就給滅門了。可是人家龍王自重身份,極力避免以暴制暴這種低級行為,忍著喪子劇痛,擺事實講道理,希望通過司法途徑解決問題,做事不可謂不得體。
李靖和夫人一合計,覺得沒什麼希望了,明天天庭最高法院怪罪下來必然株連九族,一個也活不了。索性通知食堂開飯,咱們吃一頓最后的晚餐吧,不要當餓死鬼。
哪吒經過這邊聽到這件事兒,斷定這事兒肯定跟東海有關。此時的哪吒雖然年紀不大,但是本領相較于凡人,還是相當高的,再加上在自己寶物多。他就決定一人去除害,獨自一人來到東海,恰逢三太子出海去抓小孩子。
兩人又都是年輕人,根本禁不起刺激。兩個人沒說幾句話就打了起來,可是這三太子本事兒不如人,最后被哪吒扒皮抽筋。哪吒還將三太子的尸骨扔回來東海。回來的哪吒當然就是百姓心中的小英雄。
龍王看到哪吒死了,還沒解氣,就在陳塘關作祟,時不時欺負下百姓,淹一淹陳塘關。另一邊,哪吒的師傅心疼徒弟,幫他重塑了身體。哪吒霸氣歸來,又跑去攪和了一番東海,還陳塘關百姓一份安寧和樂,然后就回去當神仙了。
所謂"養不教,父之過",哪吒這從小沒有感受過幾天父愛,成長經歷不佳,導致這孩子心里扭曲。所謂"教不嚴,師之惰",敢情哪吒也沒遇上一位好老師。這位太乙真人師傅聽了哪吒的匯報,不但沒有批評哪吒,反而認為是龍王爺做事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