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清咸豐六年,太平天國丙辰六年),天京事變爆發,楊秀清、韋昌輝和數萬太平軍精銳亡于內斗,石達開負氣出走,結果全軍覆沒。天京事變讓太平天國元氣大傷,清廷欣喜若狂,以為自己可以趁虛而入,一舉鏟除太平天國。
但太平天國氣數未絕,兩位將星冉冉升起,成為太平天國的軍事支柱,他們就是英王陳玉成和忠王李秀成。兩王率領太平軍轉戰南北,打得一眾清將聞風喪膽,保衛了天京,成功為太平天國續命。
兩王當中,英王陳玉成的年紀較小,是李秀成的晚輩,他常以兄長稱呼李秀成,但他的崛起之路,卻要比李秀成還要快得多。
陳玉成的人生經歷與太平天國的大部分骨干一樣,都是出身貧苦,歷經坎坷。陳玉成的童年十分不幸,他自幼父母雙亡,是年邁的祖父母艱難的把他拉扯大。陳家不是沒有想過改變世代種田的命運,祖父曾把陳玉成送到私塾上學,但沒讀多久,家里就揭不開鍋了,只能讓陳玉成打工。
陳玉成十歲就開始自謀生路,他和朱元璋一樣,也曾是個放牛娃,給地主做過小工,只要是能糊口,陳玉成什麼活都干。
但即便如此,陳玉成依舊難以養活家人,只能眼睜睜看著家人一個個離自己而去。陳玉成的心中充滿了對清朝的憤恨,就在這個時候,「拜上帝教」傳入陳玉成家鄉,少年陳玉成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拜上帝教」的一員。
陳玉成參加金田起義時,年紀很小,只有十四歲,但他是「革命老資歷」,還給太平軍水軍將領羅大綱當過衛兵,可謂是「根正苗紅」。這段經歷對于陳玉成來說十分重要,洪秀全有很濃郁的派系意識,像陳玉成這樣的老資歷,是洪秀全眼中的「儲備干部」。
陳玉成本人確實能力出色,他一開始只是個管錢糧的小官,結果後來一帶兵,就創下了輝煌的戰績。太平天國甲寅四年(1854年,清咸豐四年),陳玉成奉命隨西路軍出征。陳玉成抵達武昌以前,太平軍連攻武昌數月,始終未能攻下。陳玉成只率500精銳士卒,趁夜摸上城墻,搖旗高呼。清兵以為城池被攻陷,棄城而逃,太平軍終于拿下武昌城。洪秀全、楊秀清得知后,大喜過望,將陳玉成連升四級,任命為殿右三十檢點之職,掌管陸軍后十三軍,水營前四軍。
天京事變爆發后,陳玉成的上司卷入其中被殺,他就此成為獨立的將領。石達開一向欣賞陳玉成,邀請他一同出走,陳玉成嚴詞拒絕,洪秀全把陳玉成當成心腹大將,委以重任。陳玉成沒有辜負洪秀全的重任,在幾大天王接連殞命,太平軍元氣大傷的危難時刻,陳玉成挺身而出,轉戰于鄂、皖、豫各地。
在這期間,陳玉成馬不離鞍,人不卸甲,他率部浴血奮戰,將想要趁機撈一把的清兵打得丟盔卸甲,同忠王李秀成一起保衛了天京政權。
此后,陳玉成往返于各地,他的部隊所向披靡,連湘軍都十分忌憚他們,曾國藩曾感慨說陳玉成是「漢唐以來第一悍匪」。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