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秦國郿縣人。白起的生平史書上記載比較簡略,《戰國策》稱白起為公孫起,「公孫」這個姓氏多是諸侯子孫的自稱。
白起劇照
由此可以確定白起應該是公室貴族出身,有傳說是秦國宗室公子白的后代,但是無從考證。還有唐代白居易,自認白起為其先祖,稱自己是楚國宗室羋姓白氏白公勝的后代,感覺應該不靠譜。
《通志》載:「公孫氏,春秋時諸侯之孫,亦以為氏者,曰公孫氏,皆貴族之稱。或眼黃帝姓公孫,因以為氏。」
白起熟讀兵法,善于用兵。從軍后啊,屢立戰功,成為了秦國軍界一顆耀眼的新星,這讓白起贏得了當時的大領導魏冉的賞識。
魏冉一看,好家伙,我大秦竟然還有這樣一位年少有為的軍事天才。二話沒說,立馬把白起調到了自己的身邊,重點培養。
秦昭王十三年,為了打通東出的通道,秦伐韓,將軍向壽拿下韓國武始,此時已升任左庶長的白起攻取了新城地區。
新城地理位置
這個時候,韓國坐不住了,趕緊派使者向魏國求援。魏王也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沒有猶豫,派大將公孫喜率軍十萬馳援,兩家聯軍二十四萬在伊闕(今天的洛陽龍門)集結,欲奪回新城。
這次韓國為什麼神經這麼敏感,皆因新城這個地方太重要了。新城就是現在的河南省伊川縣附近,這里把守著豫西通道的南半段。拿下新城,意味著秦國可以隨時進攻韓國的都城新鄭,韓王退無可守,可不急眼嘛。
大戰一觸即發……
秦國自然不會任由新城被韓國奪回。
新城是秦國自秦武王以來,秦國東出進程中,打下的最重要的一塊兒橋頭堡,這這就像抵在韓國腰子上的一把利劍。如果就這麼被奪回去,祖宗們的棺材板可就要按不住了。
秦昭襄王立馬召開軍事會議,商議如何應對如今的局面。
秦昭襄王
起初,眾臣一致推選向壽,作為此次統軍主帥。畢竟向壽長期在洛陽盆地和韓交戰,平定宜陽,幫助秦國在三川取得實質性突破。可以說,
向壽作戰經驗豐富,是一位功臣宿將。并且,向壽是秦昭襄王的少年好友,是宣太后的外族子弟,很受昭襄王器重。
《史記》:向壽者,宣太后外族也,而與昭王少相長,故任用。
但是,穰侯魏冉在這個時候,卻出乎意料的舉薦白起為將,魏冉培養了白起這麼久,自然是知道白起的實力的,可秦昭襄王不了解啊。白起之前參與的也都是小戰役,并沒有打出名聲。
《資治通鑒》:穰侯薦左更白起于秦王以代向壽將兵
這讓秦昭襄王犯了難,內心深處肯定是想用向壽的,但是穰侯的話也不能不考慮啊。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