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6年一月十三日,京城,一位大人物被賜自盡,其罪名數量很是恐怖,大小罪名總計92款。
這位大人物就是曾經顯赫一時的年羹堯。
曾經的大將軍年羹堯身死道消后,其年氏家人命運如何?
想糾正一個常見的錯誤,很多人說年羹堯家是雍正的包衣奴才,這個是不對的,年羹堯的曾祖是遼東武將,爺爺、父親都是朝廷大官。
可以這樣說,年羹堯是官宦之家,他是清朝的官四代。說年羹堯是包衣奴才的,大多是看了《雍正王朝》那本歷史小說或電視劇。
年羹堯很聰明,讀書很好,後來如愿考中進士,那一期的進士,出了不少能人,比如張廷玉等人。
不過,在那一屆進士中,年羹堯絕對是最為出眾的一個,在30歲時就已經擔任四川巡撫了,那時還是康熙年間呢。
這就是少年得志的鄰居家的孩子。
輝煌還沒有結束,年羹堯在39歲時擔任了四川總督,42歲時擔任了川陜總督。從這里看,不是雍正發掘和提攜了年羹堯,而是康熙。
雍正上位,年羹堯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支持力量,因為,雍正是年羹堯的妹夫。
所以說,年羹堯狂,真的有狂的理由,發跡較早,又是雍正的妻哥。活該他享有數不盡的榮華富貴。
雍正早期,朝廷的三大柱石,一個是國舅隆科多,一個是十三爺允祥,一個就是年羹堯。
而另兩位主要是在京城,年羹堯卻是在外的超級封疆大吏。
雍正一朝,年羹堯最大的一件功勞就是:1724年平定青海的「羅卜藏丹津叛亂」,就此,他成為了雍正眼中的第一功臣。
因為年羹堯的出眾戰績,雍正什麼事都找他商量,包括軍事外的,而且通信時兩人就像朋友一樣。
官位太高,人就容易膨脹,年羹堯也未能免俗,他犯了如此的幾個大錯誤:
一是趾高氣揚,官威十足。
仗著功勞和雍正的寵信,年羹堯完全不把其他大臣們放到眼里,就算是王公貴族也一樣入不到年羹堯眼里。
他進一趟京城,文武大臣、王公貴族得跪著迎接。如此的行為,年羹堯的背后就有了很多的打小報告的。
一個,兩個,很多個,這就影響雍正的心理了。
二是干預朝廷的人事安排。
當時,北方大部分地區的人事安排,都受年羹堯的影響,他讓誰上誰就能上,他讓誰下誰就要下。(對四川的影響也很大)
看似,他只是給雍正建議北方很多地區的人事安排,實際上,為了籠絡住年羹堯,雍正往往都會聽他的建議。
這就導致給年羹堯送財物、溜須拍馬的官員一大堆。
這其實是在和皇帝奪權啊,這是大忌。
皇帝可以問你的建議,你也可以發表一兩個建議,但干預大面積的官員任免情況,這是自尋死路。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