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悅
在《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是一個極其有意思的存在。
你說他昏庸無能吧,滿朝悍臣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間,看他臉色行事;
你說他是有道明君吧,二十多年不上朝,整天窩在精舍里,朝政全都交給了內閣與司禮監,人家連蓋個章都懶得伸手。
儼然一副修仙問道才是主業,皇帝不過是個兼職的樣子,做皇帝做成嘉靖這樣,也算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
至于嘉靖為何會如此,其真相就藏在一場御前會議里。
導語:
沈一石的一招「瞞天過海」,不僅玩了整個大明官場,還攪黃了改稻為桑的國策。與此同時,浙閩的倭寇開始不斷騷擾沿海城市,以胡宗憲為指揮官的剿倭大戰一觸即發,可最要命的是,軍餉還沒著落。
另一邊的北京城里,裕王不顧李妃的反對,將嘉靖賜給李妃家的十萬匹絲綢退還給了嘉靖,希望以此來緩解下軍需不足的問題。
一場御前會議,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召開了。
嘉靖沒露面之前,每個人都在惴惴不安的等著,畢竟改稻為桑黃了,無論是嚴黨,還是清流,亦或者是司禮監,都可能成為天子一怒的發泄口。
而嘉靖一出場,就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極少出現在御前會議上的裕王,竟然跟在嘉靖身后。
一眾人更加不明就里了,這是有故事啊。
看過劇的都知道,嘉靖開會向來主打一個你們永遠猜不到我的心思,就連跟了嘉靖四十年的呂芳,也不敢說時刻都能揣摩清楚圣意。
嘉靖坐下來之后,先是讓跪地請安的一眾人起身,然后一臉嚴肅的掃視了一遍所有人,最后將目光落在了嚴嵩的身上,說道:
「閣老還是坐下吧。」
有資格在嘉靖面前落座的,截止當時只有嚴嵩一人,不過這一次,嚴嵩卻沒敢坐。
為啥?
因為心里沒底。
改稻為桑黃了,浙江又先后弄出了「通倭大案」、「奉旨賑災」的事,雖然有些事情他事先并不知情,但這并不意味著嘉靖不會問責,在不確定下一秒是春風拂面,還是雷霆萬擊的時候,姿態低一些,總是沒錯的。
于是,本著只要出事,都是我們的錯,與皇上您無關的原則,嚴嵩先一步請罪了:
「朝局一誤再誤,內憂外患并起,罪在內閣,臣身為首揆,愧對君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