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這一輩子,最難得的是能夠清醒地活著。」
只有時刻保持清醒、理智,才能更好地掌控人生的方向。
什麼才是最理智的活法呢?
大概就是懂得知足,能夠知不足,學會不知足。
01:知足,看見自己的幸福
孔子曾這樣評價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顏回短暫的一生,甘于貧苦的生活而不改其樂,堪稱知足的典范。
有人常說,人生最高的境界莫過于知足常樂了。
一個懂得知足的人,才更容易解鎖幸福的密碼,收獲真正的快樂。
看過這樣一個短視訊:
老姑,因為眼睛有殘障,被村里人叫做「瞎老姑」。
她每天的工作是圍著村子打掃衛生,然后再拖著兩個100多斤的垃圾桶去倒垃圾,每個月拿著600塊錢的工資。
打掃完衛生,她還會把自己種的一些蔬菜拿到市場去賣,從上午十點到下午兩點,四個小時賣了30幾塊錢。
被問起怎麼看待自己的生活,她表示,以前天不亮就去縣城撿垃圾,忙活一整天才賺十幾塊錢,現在只用一早上的時間,就可以領到600塊的工資,再加上自己賣菜賺的錢,可以養活自己和殘障的老公,所以很知足。
視訊的拍攝者說:「每次見到老姑她都是樂呵呵的,非常滿足當下的生活,和她在一起,從不覺得生活悲苦,反而很快樂。」
很喜歡這句話:
「世間哪有穩穩的幸福,只有傻傻的知足。」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但懂得知足,便可獲得幸福。
炎炎夏日,可以坐在空調房里上班,這是幸福;
天空突然下雨,包里恰好準備了一把傘,這是幸福;
下班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家人早已準備好了晚餐,這也是幸福。
不抱怨你沒有的,珍惜你擁有的,只有看到自己的幸福,才能知足常樂。
02:知不足,優化自己的能力
《呂氏春秋》中說:「物固莫不有長,莫不有短,人亦然。」
一個人不僅要了解自己有多大的能力,更要知道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不斷優化自己,不斷進步。
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之所以取得那麼高的成就,與他對自身的認識有很大關系。
小時候去拜師學藝,由于他眼睛不僅迎風流淚,眼珠轉動還不靈活,師傅見狀說他眼睛里面沒神兒,不適合唱戲。
知道了自己的問題,梅蘭芳便養了幾對鴿子,每天早上給它們投食,然后放飛。他就站在鴿棚旁邊,眼睛隨著鴿子的飛動而轉動,蒼穹而視,他的眼神追隨著越飛越遠的鴿群,直到鴿子消失在天際。
就這樣堅持了十年之久,梅蘭芳終于練就了一雙明亮靈動、神采飛揚的眼睛,人們更是大贊「梅蘭芳的眼睛會說話」。
一個優秀的人,總能看到自身的不足,然后不斷聚積力量去提升并優化自己。
俞敏洪當年從農村考入北京大學,與其他同學相比,他自知自己缺少更多的見識,于是天天泡在圖書館,在書中見識更廣闊的天地;
《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清楚認識到自己愚笨、膽小、反應慢,便刻苦訓練,不斷努力,最終成為最優秀的士兵。
《人民日報》曾寫道:「知恥而后勇,知不足而后進。
」
短板和差距是客觀存在的,對于自身的缺點和不足,選擇視而不見,只會讓自己止步不前。
只有真正地正視自己的不足,并不斷優化和改善,才能更精準地定位自己的人生,才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03:不知足,突破自己的局限
有人說,優秀的人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永遠對自己做到的不滿足。
因為不滿足,他們才會不斷突破自己,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就像蘇炳添,2021年,他在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中,以9.83秒刷新亞洲紀錄,被稱為「中國飛人」,蘇炳添憑借的就是「不知足」的精神。
2015年,在國際田聯鉆石聯賽上,他以9秒99的成績獲得男子100米第三名,成為首位跑進10秒的亞洲本土選手;
2017年,他在國際田聯鉆石聯賽上海站男子百米賽以10秒09奪冠;
2018年,他以6秒43奪得國際田聯世界室內巡回賽男子60米冠軍,并刷新了亞洲紀錄;
同年3月,更是在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中以6秒42再次打破男子60米亞洲紀錄摘得銀牌。
然而,他依然沒有知足,而是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終于,在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上,他以9.83秒刷新亞洲紀錄,成為首位晉級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運動員。
一路走來,蘇炳添憑借著不知足的精神和堅持不懈的毅力,超越了年齡,超越了傷病,更超越體能的局限。
有這樣一句話:「百尺竿頭需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人行于世,不要輕易滿足于已取得的成績,再接再厲,才會達到更高的境界。
很多時候,不知足是一種動力,推著我們不斷向前邁進的動力,正是憑借著這種力量,我們才會不斷地突破自己,取得一次次的進步。
04
人們常說,面對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態。
的確,一個人對事情的態度決定了他會過怎樣的生活,會走怎樣的道路。
知足者常樂,看到的是自身的幸福;
知不足者自省,懂得優化自身的能力;
不知足者奮進,敢于突破自身的局限。
余生,愿你也能恰當地知足,知不足,不知足,走好每一步,最終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