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種狀態,整個人喪喪的?
說憂鬱,也沒到憂鬱,說高興,卻也高興不起來。
就是那種「半死不活」的喪。
吊著你,讓你的狀態不上不下的。
更重要的是,若你有了這種狀態,表示你的心理健康狀態已經亮起了黃燈。
今天從心理學的角度聊聊,這種「小確喪」的狀態,到底是什麼?以及我們該如何走出這種狀態?
圖片來源:pexel
01
什麼
是小確喪?
前兩天,我發了一封某紅書狀態說:
不知為什麼,最近,整個人都處于一種喪喪的狀態。 以前還會有購物慾,現在只會買必需品。以前常化妝,現在完全不想化妝,出門前都懶得照鏡子。 整個人也變懶了。以前看到喜歡的人,會去主動社交,現在變得很懶,不想社交。 以前遇到一些事情,會想懟回去,現在也懶得懟。
沒想到,這條狀態發出去以後,很多人都有共鳴:
有人說:
一模一樣,也不想出去旅行,對生活失去了激情。
還有人說:
我也是,之前很喜歡刷網店快遞很多,現在衣服,小東西什麼的沒有慾望買了,吃飯也基本上在家做,商場都不想逛
心理研究表明,動機與情緒密切相關,低動機,背後往往是較為低落的情緒。
圖片來源:pexel
那麼,該怎麼界定這種狀態呢?
心理學家Adam Grant表示,這是心理狀態中,很容易被忽略的中間地帶。
要怎麼形容它呢?
當你感到憂鬱,你會感到悲傷,無力,疲憊。
而當你感到幸福,你又會有一種幸福感,你會覺得投入,興奮,有力量感。
而這種喪喪的狀態,則是一種介于兩者之間,萎靡不振的感覺。
它是一種停滯感,生活似乎沒有什麼大問題,但卻感覺一切都有點沒意思,無聊,整個世界是灰濛濛的。
你會覺得日子過得像白開水一樣,單調無味。
每一天都在例行公事,同樣的流程,同樣的小煩惱,諸如:今天中午吃點什麼?
你似乎找不到動力去做那些,曾經讓你快樂的事。
其實,當下的你,沒有感覺不適,不代表你就是幸福的。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