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02年(明朝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在南京登基,正式成為明朝第三位皇帝。在處理完建文舊臣之后,朱棣開始大封功臣。當時,朱棣一口氣封了4位公爵,分別是,封丘福為淇國公,封朱能為成國公,封張玉為榮國公,封陳亨為涇國公。
這便是聞名于后世的「靖難四公爵」。不過,朱棣封爵的時候,張玉和陳亨已經去世了,他們倆的「公爵」屬于追封。
這4位公爵中,年齡最大的是陳亨,因為他是淮西舊將,當年跟隨朱元璋打過天下,而今,他又跟隨朱棣靖難。陳亨不僅在元朝末年和靖難之役中兩次都跟對了「主子」,他還憑借自己毒辣的眼光,賭贏了自己家族10代的命運。
本文,筆者將和大家分享明朝靖難四公爵之一的陳亨,希望通過史料和分析,帶大家認識一位傳奇將領。
在大家的印象中,靖難名臣大多和朱棣年齡相仿,實際上,陳亨和朱棣并不是一代人,陳亨出生于元朝至順三年(1332年),他僅僅比朱元璋小4歲。
《明史·卷一百四十五》記載:
陳亨,壽州人。元末揚州萬戶。從太祖于濠,為鐵甲長,擢千戶。
陳亨是安徽壽縣人,他雖然發跡較早,但整體上屬于大器晚成的人物。當年,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濠梁,陳亨便是元朝駐守揚州的萬戶之一。
《明史》中只說陳亨「從太祖于濠」,但關于這位「元朝的萬戶」為何會到濠州投奔朱元璋,目前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說陳亨當時得罪了元朝的權貴,因而被剝奪官職,恰巧朱元璋在濠州起兵,陳亨便加入了朱元璋的義軍,從此反抗元朝。
而另一種說法則完全相反,說是元朝末年,義軍元帥張明鑒攻打揚州,元朝守將孛羅普化兵敗逃跑,陳亨等人無所依,因此才去濠州投奔朱元璋。
不管是這兩者中的哪一種,都可以看出陳亨是主動投奔朱元璋的,而不是被俘的降將。在當時的元末亂世,陳亨能夠在眾多梟雄中選擇初露頭角的朱元璋,這足以說明陳亨有識人之明。
陳亨到濠州投奔朱元璋后,被朱元璋任命為鐵甲長,不久后擢升為千戶。從元朝的萬戶,到朱元璋麾下的千戶,陳亨顯然沒有特別受重用。不僅如此,在朱元璋和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陳友定爭奪地盤的時候,陳亨似乎也沒有立過戰功。
直到朱元璋稱帝的前一年(1367年),陳亨終于證明了自己。《明史·陳亨傳》記載:
從大將軍北征,守東昌。敵數萬奄至,亨固守,出奇兵誘敗之。
當年,朱元璋在滅掉張士誠后,命徐達、常遇春二人出兵北伐元朝。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