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種思維方式,被比爾·蓋茨等大佬極力追捧,尤瓦爾·赫拉利受它啟發寫下了《人類簡史》三部曲,這就是——大歷史。(在這里弱弱吐槽一下比爾·蓋茨,好好當你的世界首/二富不行嗎,非得變成一個沒有感情的推書機器)
早在1989年,克里斯蒂安就在悉尼麥考瑞大學開設一門有關萬物起源史的課程。那時,他的教學科研主要圍繞俄羅斯和蘇聯的歷史,但他擔心僅僅講授民族國家的歷史會向學生傳遞這樣一種潛意識,那就是人類在最根本的層面上是分裂的,只分屬于彼此競爭的國家。這樣一種意識對于充斥著核武器的世界可沒什麼好處。撒播那種狹隘、自私、彼此沖突的民族主義歷史觀,那麼不同種族、不同民族必然會走向沖突和毀滅。
因此,當克里斯蒂安成為一名專業的史學工作者之后,他開始思考怎樣才能講述一種統一的人類史。究竟有沒有可能既凸顯人類共通的傳統,又不忘偉大民族歷史上的壯麗和威嚴?漸漸的,他越來越堅信,人類確實需要這樣一種歷史敘事的新視角,需要一個能夠囊括所有民族、國家、團體的統一的起源故事。
1991年,克里斯蒂安開始用「大歷史」這個概念來描述他理想中的起源故事。如今,大歷史在世界多地的多所大學和數千所中學都有講授。《起源:萬物大歷史》一書是大衛·克里斯蒂安關于這個故事如何講述的最新嘗試,也是大歷史這一新的歷史門類的精華凝練。像編織了一幅萬事萬物的整體圖譜,憑此圖譜,就可以對下一代明確指認:「這就是時空圖中的我們!」
大歷史和我們既往認知的歷史相比,有什麼特殊之處呢?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在超長的時間尺度里講歷史。
今天歷史學界的普遍情況是,大多數歷史學家都愿意和集中去研究過去500年的歷史,再往前推,也至多不過是去研究3000-5000前的歷史,而大歷史要打破人類中心的時間尺度,用宇宙時間尺度來研究宇宙、地球、生物、人類及其相互關系,關照未來,打通時間線。所以大歷史也注定不會是以人為中心的歷史。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以人為本的世界,一個以人類為中心和崇拜對象的世界。
大部分人談到歷史的時候,關注的是國家的興衰、王朝的更替,視野之內也多是圍繞人類講述的歷史。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特拉的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影響至今,我們習慣了人類中心主義,卻長久地忽視了人類史之外更長時段、更息息相關的宇宙、地球、生命的大歷史。
不過還好,近100年的科學成果,讓我們可以更好地追溯和書寫更久遠的萬物起源故事,講述在沒有人的漫長時光里精彩紛呈的過往。
大衛·克里斯蒂安的新作《起源:萬物大歷史》,可以說是一部典型的不以人為中心的歷史,他打破人類中心論,從138億年前宇宙誕生講起,涵括萬事萬物。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