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有研究顯示,從小孩到長大成人,所受到的教育,並能影響孩子的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學校佔20%,社會教育佔30%,而家庭教育則占到了50%。
社會教育只能孩子自己去學習和消化,而我們真正能幫助孩子的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則需要老師的辛勤付出。
所以在教育路上,只有家長和老師各司其職,學生才能夠成為真正的學生。最好的教育就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我們並肩努力!
一、家長不護短
教育才有力量
其實,很多家長並不知道如何管教孩子,中國父母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是缺乏溝通,所以他們會根據自己的經驗或者喜好來教導孩子。
比如經常有家長覺得孩子還小,頑皮點沒關係。但是如果任由孩子恣意生長,最後孩子對規矩失去了敬畏,小惡積成大惡,腸子都悔青了。
心理治療大師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裡說了這麼一段話:
「真正的愛,不是單純的給予,還包括適當的拒絕、及時的讚美、得體的批評、恰當的爭論、必要的鼓勵、溫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為人父母最大的惡行就是:生而不養,養而不教。
上海迪士尼,一位年輕女生被8歲小男孩摸了屁股。女生說了男孩幾句,結果被男孩的三位家長,推搡辱罵。男孩媽媽甚至說:「碰到了就碰到了,你屁股沒被人摸過?」
本來只要家長輕聲道歉,這件事情就能過去;但是家長不分青紅皂白的袒護,不加管教。
你以為是不讓孩子受委屈,實際上你的放任,可能正在禍害孩子。
因為孩子在小的時候,是沒有是非對錯的觀念的,即使犯了錯,他自己是意識不到的。如果這時候,家長不進行正確的引導,孩子就會養成錯誤的是非觀。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塗上什麼顏色,孩子就長成什麼樣子。
不要因為孩子不懂事就不跟孩子計較,今天原諒孩子的錯,明天孩子就能變惡魔。
曾看見一則報導:23歲男子強行扯下電梯指紋鎖,並從26層高樓拋下。只是因為看到自家樓層未安指紋鎖而心理不平衡,並不曾考慮強拆指紋鎖會對電梯的運行安全造成什麼影響,還有高空拋物是否會砸到行人。
更離譜的是男子母親拒絕賠償時,辯解稱「他還是個孩子。」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熊孩子也不是長大了就會懂事。
沒有被規則約束的孩子,只會長成惹是生非的大人。
所以,千萬不要再以愛的名義一味地對孩子讓步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不該護短的是家長,最不該嬌慣的是孩子。
請一定要明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是你終身事業!
二、老師不姑息
學生才有未來
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教育孩子,不只需要父母,還需要老師的辛勤付出。
但是,現在很多家長和老師的關係並不是合作關係,甚至還點「敵對」。著名特級校長李鎮西曾說過:「教育最大的阻力來自家長的不信任!」
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一個孩子要成才,離不開學校教育,更離不開老師的教育。
所以,作為家長,請您相信,老師和您一樣愛著您的孩子,希望他變得更好。
教育最需要的不是家長的監督、責怪與質疑,而是安靜的支持。
對于那些真心管教孩子的老師,我們要給與最大的信任和支持。因為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老師不可能總是溫柔的,松嚴有度才是教好孩子的正確方式。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