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36歲,人生半熟》:中年女人的成熟,一半是懂得,一半是放下
2023/07/29

有種相逢恨晚的感覺,寬寬是我理想中的模樣。

很早之前,就翻到寬寬的《36歲,人生半熟》,但直到最近,才有空靜下心好好讀它。

《36歲,人生半熟》這本書很打動人,除了語言的質感和情緒外,內核就在真實感。

36歲的寬寬,沒有人到中年的矯揉造作,也并未自詡通透豁達。

她筆下的人生故事,讓我相信,只要自己做主角,沿著心靈向前走,就足夠寫出好戲。

01 逃離北上廣后,她怎麼樣了?

前段時間,大家都在說逃離北上廣。仿佛只要離開焦慮的環境,就萬事大吉了。

可真正逃到曾經夢想的地方,才發現閑下來的日子,并不全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還有另一種生活節奏需要去適應,由此才能躲過周期性厭倦和質疑。

人心就是這樣,起起伏伏,凡有不適便歸于外界,似乎就沒有消停的那一刻。

寬寬首先面對的,就是要放慢生活節奏。

她一邊親歷生活,也一邊打量著周遭的世界。

并不是所有人都過著優哉游哉的小資生活,同樣有人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過著艱辛、樸素卻實在。

路邊的小攤夫婦,不是賣了房實現財富自由,他們生活本身就是慢且實際,卻煮出平凡的滋味。

在忙完活兒之后,有人用手機小聲放音樂在路邊獨自跳廣場舞;男人在中午會示意買家小點聲,一臉溫柔地指著身后高高的木盒子,那里面是他的女人在睡午覺。

你可以說他們同樣辛苦,但你也不得不承認,他們也很幸福。

寬寬來到大理后,還遇到一件糟心事,那就是她的房子少賣了兩百萬。

那時,她也曾在心里不停換算,如果多了兩百萬,孩子的教育基金有了,或者自己拿著這些錢再置辦幾套房產用作民宿,又或可以用來環游世界。

然而,木已成舟,與其悔恨,不如接受。

正如寬寬在書中寫到的:「談不上悔恨、遺憾、焦慮,這些都沒有,只是意難平。」

等到她再去詢問身邊人,是否獲得了快樂,然而事實上,他們的生活或心情,并沒有被外在的物質改變。

02 人到中年,才發現想過的日子都是「免費」的

年紀越大,就越懂得,真正豐盈的生活,永遠依賴一顆熱氣騰騰的心。

而它,永遠是免費的。

在大理生活的那段日子,寬寬想明白了許多。

細數自身已有的財富,才知道自己真正擁有多少。

最重要的,想擁有的事物,都不必花太多錢。

太多時候,不需要為了滿足這具身體的需要,而把身體變成欲望的奴隸。

智慧與通達的境界,清風與明月,以及欣賞清風明月的心境。這些,在身體溫飽之上,不必花太多錢。

我們所賺取的,除了支撐想要的生活,還余出許多。

吃得足夠簡單樸素,凡昂貴與難得之食材,儲存起來麻煩,做起來更是需要多重工序,因此基本都不愛。白菜、豆腐、小米粥,自有簡單的滋味。

前幾年和母親一起去麗江,才發現那兒的人多喜歡穿棉麻制的衣服,雪紡等面料很少見。

寬寬在書里說道,以至于再也不用日日打起精神去某個大機構上班,于是,就不需要為上班置出許多撐場面的衣服,棉麻衣裙,運動衫褲,足夠。

少不更事時,總以為錢能買到一切。

年歲漸長,才懂得真正難得的,是一顆感受快樂和品味生活的心。

03 不翻越一座山,永遠不知道山那邊有什麼

有這樣一個悖論:唯有翻越一座山,才知道山那邊有什麼。可人的心永遠是想去山那邊看一眼,并非為了明白,也并非為了征服,有時候僅僅是為了看一眼,僅此而已。

這也是很多人擁有了一切反而不知道如何支配,站在高處反而發現自己壓根不勝寒。

到了一定年紀,就該明白:人生就是一個容器,一邊得到,一邊失去,再得到一些,然而里面裝過的東西,從未真正屬于我們。

我們要面對的,是天涼地荒,獨獨而立。

我們要做的,是做好這只「容器」,最要緊的是,自我要小,心量要大。

人在旅途,最新鮮的事情除了風景,還有一起欣賞風景的人。

在途中,寬寬遇到一位六十歲的騎行旅友,他從河北出發,騎行三個月抵達拉薩。

他不愿在家享清福,出來遭罪不說,還危險。他說:「在家待著,越待越怕死。南來北去地騎著,忙著活。」

想到前幾日,網上經常宣傳「離家出走、拋夫棄子」的阿姨蘇敏,實際上還有很多逃離的中年人,半輩子為家庭奔波,這一次,終于為自己而活。

中年人的成熟,一半是懂得,一半是放下。

走過半生,終于看清許多人生真相。

最關鍵的是,我們不必用它們去約束自己,而是讓我們學會放下。

04 結語

作為一個中年女人,寬寬窺探到世事的奧秘,她的通透,真正就在于她跳出生活的圈套,活成了一位平和的旁觀者。

旁觀自己的生活,重新打量這個世界。

這大概就是一位中年女人的智慧。

工廠老技工被逼辭職,臨走給老闆一大禮,5個鐵箱讓老闆抬不起頭
2023/12/31
工廠年底招工40元每小時,聯系一周沒招到人,老闆苦惱得直搖頭
2023/12/31
6個可以改命的逆天習慣
2023/12/30
女同事天天蹭車,連續一個月不給油錢,還在背后說已婚的我要出軌
2023/12/30
讓你保持開心的20個好習慣
2023/12/30
讓自己越來越有錢的6個生活習慣
2023/12/30
趕走霉運,15個小方法給你
2023/12/30
領導辭職前一晚,找我借了30萬,借錢給他后我反而成了「小人」
2023/12/30
讓你氣場強大的20個好習慣
2023/12/30
新領導進群不說話被踢出群,大罵哪個不長眼,隔天就被老闆教訓了
2023/12/29
曹操手下被低估的五大猛將,每一個都不輸五虎上將,他們是誰?
2023/12/29
沒人敢欺負你的19個小妙招
2023/12/29
人民日報那些極致治愈的句子
2023/12/29
人民日報每日文摘|慢生活
2023/12/29
15年老員工被公司辭退,臨走前「摸」了下機器,老闆直接損失90萬
2023/12/29
5個低級邏輯,不遠離你就廢了
2023/12/28
同事加班吃宵夜找我借200元,凌晨1點給我轉賬,看到消息我傻了眼
2023/12/28
公司聚餐AA制我墊錢,120元女同事不肯給,找她要錢她說我窮瘋了
2023/12/28
兩次追殺關羽,兩次擊敗趙云,呂布見了也得認慫,這是誰的部將?
2023/12/28
女同事簽下800萬大合同,老闆發微信「鼓勵」,隔天她直接辭職了
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