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許多職場人,都見過那些經常抱怨工作,對工作不滿意的人,如果真的讓他們辭職,恐怕沒幾個人能做到。
這也許就是成年人的無奈,每次在做選擇的時候,總是會理性的權衡利弊,當利大于弊的時候果斷選擇,當弊大于利的時候,很可能就放棄。
可這世上誰也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所謂的權衡利弊,不過是對當下形勢的判斷而已。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選擇買單,正如人們常說的:「選擇就要承受。」
之所以許多人對工作不滿,又不敢辭職,大多數人是被以下幾個原因限制住了,如果你可以克服這些障礙,其實辭職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如果讓職場人說對工作不滿的原因,那估計幾天幾夜都說不完。不過,歸納一下不外乎以下幾點:
①賺的錢不夠,往大的說無法實現財務自由,往小的說剛能維持日常生活,稍不努力就會下滑,即便努力也沒有太大起色;
②與同事、領導關系不融洽,還沒到撕破臉的地步,但做事總是掣肘。工作環境壓抑,人際關系緊張,不至于翻臉,但也絕對沒有好的配合;
③工作激情被現實漸漸磨掉,找不到一點樂趣,哪怕當初是因為興趣選擇的工作、崗位,時間久了熱情沒了、樂趣丟了、激情看不見了;
④獲得感低,錢賺不到,人認不多,若干年都沒有絲毫的變化,熟悉的事情,熟悉的人,整天重復著同樣的事,還必須要熬著,忍著,受著。
⑤看不到希望,「哀大莫過心死」,當人已經看不到希望的時候,下意識就會產生焦慮,尤其是認知大于現實,又無力改變現實的時候。
各種不滿都存在,但要說辭職,從頭開始,真不是每個人都擁有這樣的勇氣。
成年人最不缺的就是理性的權衡利弊,一旦談到從頭開始,大多數人都會打退堂鼓,雖然我不滿意,但現在狀況還能接受。
如果從頭再來,可能失去了現在擁有的一切,現實的殘酷,讓自己不敢嘗試,萬一從頭再來還不如現在呢?不僅生活質量會受到影響,人們比較在意的面子都過不去。
「想得到,怕失去」的態度占據了主導,「想得到」是向前的力,可惜現實讓自己無所適從,想奮斗卻無處著手,等待安排又不知道等到什麼時候;「怕失去」是向后的力,因為辭職以為這放棄現在的所有,除非有更好的去處。
哪怕就是有了更好的去處,都會權衡再三,從頭開始是否還是這樣的現狀,從頭開始是否能跟同事、領導相處的來,是否適應工作節奏……太多的不確定,導致許多人也就是心里想想罷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