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沒敢看《後來的我們》,據說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泣不成聲,因為感同身受的場景太多了,我是聽了五月天的歌后一直不敢看,我怕歌寫得太好,電影拍得一般般,那我會連著歌一起不喜歡。
昨天,看書看到一半,突然想放松一下,于是鬼使神差地打開了《後來的我們》,看得我幾度想要放棄,若不是那位男主角的父親演得太好,真想及時止損!
影片講了一個相當狗血的故事,男主角大學生見清(井柏然飾演)回家過春節的時候遇見女主角打工妹小曉(周冬雨飾演),在女主角為了在北京有個落腳點而找了許多任」渣男「后,長在后腦勺的眼睛突然發現收留她的男主角不錯,兩人于是就相處了。
處著處著就散了,因為太窮了,也因為相互拉扯著拖彼此的后腿,後來,男孩事業有成了,終于達成了女孩想要有個房的愿望,可兩人卻三言兩語就分手了。
多年后再相遇,一頓瘋狂煽情后,兩人還差點干柴烈火。但酒店大廳里撞見的一對男女,令兩個還算知廉恥的主角,放棄了不忠的念頭。
後來,回到車上繼續煽情。後來,見清把小曉送到了家門口,鄭重其事的跟彼此說了「再見」。
後來,見清把小曉送到了家門口,鄭重其事的跟彼此說了「再見」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沒有,他們倆後來還成為了互寄包裹的「好朋友」。影片在見清父親寫給小曉的一封意味深長的信,戛然而止!
這部電影看完后最大的感覺是無語,它最想表達的是:後來的我們,終于結婚生子,最愛的人卻成為了前任。
這個中心思想真的很矛盾,為什麼不跟最愛的人結婚生子呢?怕過得太幸福了,得罪觀眾嗎?
電影從頭到尾都在表明,女主和男主很相愛,已經到了非她不娶,非他不嫁的地步,在最窮的時候,能夠在狹窄的隔間里,濃情蜜意,待男子事業有成后,卻只能分道揚鑣。
如果說,男女主的感情因為在柴米油鹽間消磨殆盡最后走向終點,或許還能明白些許。可兩個明明感情深厚的人,最后卻莫名其妙分道揚鑣,有點不合邏輯。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