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上無法被遮擋的兩道光,直到今天依然大放異彩。
如果不能隨口說幾句文縐縐的詩詞,那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文化人兒,好在,我能算得上半只腳踏進了文化,張口就能來一首: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是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也是爭議頗大的一首詩,甚至有些較真的人,還認為李白根本不懂物理,還三千尺,還落九天,既然那麼能拽,咋不飛天成仙呢?
還別說,李白真的成仙了,不僅成了酒仙,更成了詩仙。
李白才高八斗,寫詩幾乎張口就來,極為難的是,李白寫出來的詩很接地氣,朗朗上口的同時,又令人很容易理解。
比如說作為孩子啟蒙詩詞的《靜夜思》,即便是三歲的娃娃,也能輕松背誦,至于詩詞究竟什麼意思,則并不晦澀難懂。
正是因為如此,讓李白在后世中的名氣和人氣都是相當地高,至于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如何,可以引用余光中的一句詩來作答: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是啊,李白一人占據了半個盛唐,雖然有些夸大,但不可否認,盛唐因為有了李白,光彩更加奪目絢麗了。
李白確實很會寫詩,他開心的時候會寫,難過的時候會寫,得意的時候會寫,失意的時候會寫,甚至是向女子表白也會寫……
有那麼一次,李白向一位美艷的女子表白,沒成想卻遭到了拒絕,此情此景,令李白感慨萬千,他提筆寫下了一首酸溜溜的詩,沒成想這首詩流傳至今已經「酸」出了新高度,成為了經典名篇。
眾所周知,唐朝的國姓為李,李白既然也是此姓,他是不是和李唐皇族也是有關系的?
其實這個問題,在歷史上不少學者都研究過,由于歷史上對李白祖輩記載的只有寥寥幾筆,所以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他的身世只能靠猜,直到《草堂集序》被發現。
在李白晚年的時候,曾投靠一個同族的叔叔的家里,這位叔叔名叫李陽冰,受李白所托,這位族叔為李白作了《草堂集序》,其中就詳細解說了李白的家世和生平事跡:
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珪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
意思是說,李白原本是隴西人,是涼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孫,後來家道中落,成為了平頭老百姓,之后就一直沒有什麼起色。
值得一說的是,按照李唐王族族譜來推的話,當時唐朝的皇帝李隆基,他是涼武昭王李暠的十一世孫。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