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一種感覺,年紀越大,越是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越想要把有限的時間,用來做「有意義」的事情。
于是,努力,就再也不是小時候,父母在耳邊的嘮叨,又或者「持續性放縱自我」后,想要彌補的口號。
將努力當成一種習慣,在揮汗如雨中,一點點甩掉懶惰、浮躁,也就一點點累積了自由和快樂。
01
年紀越大,越需要靠「努力」贏得自己想要的人生。
胡適曾說:
「努力的真正意義就在于三個字:選擇權。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有多優秀,而是在意外和不可控因素來臨時,那些平時努力所積淀的涵養和能力,可以成為我們抗衡一切的底氣。」
的確,人們之所以「不如意事常八九」,絕大多數是因為能力匹配不上野心,現實距離理想有很大差距。
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改變。
我的三姨已經年過六十了,她自幼患病,導致身材矮小,不足一米四五,做體力活更是慢別人半拍。早些年,家里的開支都由我的姨父幫人家做裝修來維持,但這幾年,姨父也因為身體原因,接不到活了。
唯一的兒子,光是顧著他的四口之家,就已經很不錯了,三姨和姨父到底還是需要自己賺錢養老。
三姨的忙碌,也就從年頭忙到了年尾。重又種上了雙季稻子,種各種應季蔬菜,養雞、養鴨,做紅薯粉、紅薯干,干農活之余,就是肩挑手扛各種農產品,去市場賣;再有點閑暇時間,就到處去打臨工,三十、五十地掙。
每次見到她,都是一副風塵仆仆的樣子,頭髮總是凌亂的,雙手總是粗糙的,臉上的皺紋也更深了。但笑意卻比往常更多了,她說,只要身體好、人勤快,沒病沒痛,生活費還是賺得到。
可不是嘛!在她的辛勤勞作下,身體抱恙的三姨父也不再一味唉聲嘆氣,也重新從做農活中,找到了價值感。
雖然,賣小菜、賣土雞土鴨,真的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去種、去養,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那些微薄的收入,一點一滴地消除著他們的不安全感。
人生總有起起落落,但只要永遠努力,總能闖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02
收獲越多,越要努力,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人在落魄時,總會忍不住幻想「等我有錢了」就會怎麼樣,「等我成功了」就可以怎麼樣......
其實,真正的成功,是一直努力,并且總能因時而動、謙遜謹慎,又大刀闊斧。
秦王嬴政,在祖輩一直致力于「東擴」的基礎上,用十年時間,橫掃六國,建立秦朝,結束了長達250多年的戰國時期,實現了長久以來的中國大一統。
秦始皇之所以有百萬雄師,且有相應的糧草供應,與他努力拓展土地、人口,發展生產,增強國力有關。
其中,為了讓更多土地得到耕種,讓六國的人口得到繁衍生息,且對秦帝國心服口服,秦朝實行「為田開阡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