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常理來講,脾氣好壞并不能決定是否可以帶出優秀的團隊,但如果考慮到人性的因素,這件事就另當別論了。
曾經給三任總經理做過辦公室主任,從他們的風格,以及下屬的反應來看,脾氣不過是管理的工具,如果工具用的好,會起到不小的作用,如果工具用不好,反而會傷人傷己。
脾氣是本能,能控制脾氣是本事。關鍵不在于脾氣,而在控制,在恰當的時機,適當的場合,對不同的人群,發「脾氣」是實現目標的手段。否則,失去了發脾氣的意義。
經常聽什麼說:「高手都是不沒有脾氣的。」事實上,高手才懂得如何利用好「脾氣」這個工具。克制「脾氣」如果用錯了地方,傷人又傷己。
這里沒有瞧不起底層人群的意思,而是底層人受盡了人們的冷眼,在他們的邏輯里,捧高踩低是常態,當別人跟他客客氣氣的時候,他們會認為對方好說話,認為對方有求于己。
A領導在機關的時候大家都覺得他脾氣好,可是到了工地面對那些工人的時候,總是黑著一張臉,發脾氣也是家常便飯。反而工人又是遞煙,又是倒水。
B領導脾氣很好,知道工人師傅們辛苦,到了工地,給工人們遞煙,還經常說他們工作辛苦了,可是他的指令工人誰都不聽。
并非工人師傅不知道好壞,而是他們的經歷形成了他們固有的認知架構,認為有脾氣的人才有本事,對自己客客氣氣的人反而是有求于己,于是也有樣學樣把自己端起來了。
事實上,這并非生活在底層的人吃硬不吃軟,而是他們所經歷的事情讓他們產生了這樣想法。本身是一種無奈,認知架構的形成與自己過往的經歷有著極大的關系。
生存的環境會改變一個人,并非他們不知好歹,而是環境導致人們下意識反應。
如果說管理的團隊中都是高端人才,那麼發脾氣很容易被別人過濾,誰會因為你的行為影響自己的情緒呢?
更何況人才有更多的選擇權,在這里得不到尊重完全可以另投明主,聰明的人都能看得懂眉眼高低,給他足夠的尊重,他才愿意創造更大的價值。
劉備可以對別人發脾氣,但對諸葛亮絕對不會,因為需要這樣的人才,別說跟丞相發脾氣了,就是丞相跟他鬧意見,他都要忍著。
哪怕忍不住了,也會將脾氣釋放在別人身上,讓人才察覺到自己不爽了,大家都看得懂眉眼高低,自然會調整自己的節奏。
真正的人才,希望得到尊重,因為想要放開手腳創造價值,如果得不到尊重處處掣肘,那還不如當一個普通平凡的人,一旦有機會另投明主也并非不可能。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