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阿虹的父親去年罹患重病住院,因為經常跑醫院,阿虹的年假請光了,無奈之下只好辭職全心照顧。幾個月后父親病情好轉,阿虹才又重新走上求職之路。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她居然沒收到任何面試電話,便忍不住去問獵頭怎麼回事。
獵頭欲言又止,半天才說出實情,說阿虹的簡歷上過往雇主是小公司,沒什麼名氣,因為沒有大公司的背景,好公司幾乎不會考慮她,簡歷自然無人問津。
阿虹這才發現,自己忙亂中錯發給了獵頭沒有更新的簡歷,并沒有加上她這些年500強的工作經歷,從而造成誤會。
阿虹立刻在電腦上找到了更新過的簡歷,又特意將500強這段工作內容和成績重點描述,重新發給獵頭幫忙尋訪機會。
果然沒多久,獵頭就推薦了幾個不錯的機會,阿虹經過幾次面試,成功拿到了offer。
跟我講起這段故事,阿虹啞然失笑:一場誤會,兩個相反的結局,竟是因為自己是否有過在大公司工作的背景,這個世界如此殘酷。
對這個結局,我卻一點都不意外,反而深有體會。
01
簡歷就是要被挑挑揀揀
作為管理層,我時不時要擔任面試官,每年不知道要看多少簡歷,面試多少人。
如何從眾多候選人中,篩選出最為合適和中意的人才來參加面試,既能提高面試效率,又能穩準狠地找到Mr. /Ms. Right,說難也難,但說簡單也簡單。
最簡單而又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看這個候選人是否在知名公司、大平台工作過,擔任什麼職務,扮演什麼角色。
有的話,就相當于這些大公司已經替我們把了一道關,篩選了一次,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這些人當中再挑選一下,基本不會有什麼紕漏。
在真實的職場環境,當面試官對你一無所知,對你的能力毫無概念的情況下,就是會僅僅通過簡歷來判斷要不要給你一個面試的機會,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關于大公司的話題,早被議論了很多次,也被從大公司出來的人演繹成很多故事,簡單來說,主要聚焦在如下三個方面:
年輕人是否應該加入大公司,大公司的價值是什麼? 在大公司,到底是平台的本事,還是個人的本事? 在大公司,該如何鍛煉才干,積累勢能?
02
大公司的價值
雖然「大公司病」人人皆知,比如機構臃腫,流程復雜,但瑕不掩瑜,在就業選擇上,仍無法擋住大公司在如下這幾方面的競爭優勢。
1. 視野和格局的拓寬
500強公司,業務全球布局,在行業處于領先地位,他們有著世界先進的管理理念,并強調愿景、社會責任和全球戰略。
讓你明白這些百年老店不是靠一時鉆營和投機取巧活下來的,而是始終站在時代科技和文明的前端,以大格局和情懷擁抱世界,在一次次經濟危機的大浪淘沙中,屹立不倒。
在大公司工作過的人,所謂「見過世面」,并非是說他們出差住的是五星級酒店,而在于大公司每一天的耳濡目染,格局和視野不由自主會變遠、變寬。
2. 完善的培訓機制
大公司培訓機制的完善有目共睹,一入職就有新員工培訓(New Employee Orienteation),每年發給你一本training catalogue(培訓手冊),讓你從模塊化菜單中選出自己想要參加的培訓(如產品培訓,時間管理,英語培訓,PPT,Excel進階培訓等)。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