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一張時間表,或有形,或無形。
有形的時間表,是生活規劃,什麼時候到崗,什麼時候下班,什麼時候就餐,什麼時候存款......
無形的時間表,是平時養成的習慣,生活的方式被潛移默化,看似有些亂,但也有規律可循。
企業家郭台銘說過:「贏家永遠有兩個競爭者:一是時間;一是自己。」
誠然,每個人都想自己有出息,但有出息的人,贏在時間。
01
不懂得安排時間的人,難成大事。
南朝劉宋有一位皇帝,名叫劉子業。
登基之后,劉子業不務正業,整天吃喝玩樂,「晝日宣淫」。據史料記載,他和姑姑新蔡公主、親姐姐山陰公主牽扯不清。
有一次,他看到幾個肥胖的大臣在一起,突發奇想,用竹籠把他們裝起來,稱一稱,最肥的劉彧,被稱為「豬王」。
隨意的生活、工作習慣,讓百姓苦不堪言,大臣懷恨在心。于是,劉子業在十七歲時,就被人謀害。
時間很亂的人,顯然是不夠自律的,久而久之,還會助長隨心所欲的習慣,大量的時間被浪費。
「割席斷交」典故里的華歆,手里拿著書,聽到室外鑼鼓喧天,就丟下書,去看熱鬧了。
因而,他的做法,耽擱了自身成長。
最可惜的是,總有一些人,在某件事上堅持了一段時間,但是最后放棄了,或者去做別的事情了。所有的堅持,都毫無意義。
牛頓說過:「勝利者往往是從堅持最后五分鐘的時間中得來成功。」
如果做實驗,最后幾分鐘的結果,至關重要。做人也是如此,反之,一會兒往東走,一會兒往西走,自己很累了,卻仍舊在原地。
02
高效利用時間的人,自然會有好事發生。
康熙,是清朝一位很有名氣的皇帝。
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在位六十余年。少年時,就打敗了權臣鰲拜,成年后又平定三藩、收復台灣,親征噶爾丹、保衛雅克薩,趕走沙俄的侵擾等。
從一生的時間利用來看,康熙是成功的。
另外,他每天的時間安排,也很緊湊。早晨四點多,就起來,洗漱之后,去拜見母親;六點多,就要讀書了,由幾位老師輔導;下課了,吃早餐,上朝處理大事。
一整天,都在召見大臣,輪番商議。到了夜里,還要批改兩千字以上的奏章,常常到三更時間才就寢。
當我們羨慕別人的成績的時候,更應該看到別人如何利用時間。
同樣是上班,但是工作效率,卻大不一樣。
我的同事小趙,承擔了單位的會計、人事安排、環境衛生等工作,但是他從來不慌亂。辦公桌上一直有一張安排表,時間進行了分割,工作進行了歸類。
凡事都分清輕重緩急,就能把工作做到有條不紊了。這是時間和工作的「默契」。
同事小張,就不一樣了,他是上司的秘書,時間上受到了上司的控制,只能「隨喊隨到」,因而他的文稿工作,常常是加班寫出來的。但是他和上司在一起的時候,善于作筆記,因而文稿工作,做得游刃有余。
有一位富人提出這樣的觀點:「白天,把時間分成若干等分,十五分鐘為一等分。」
一刻鐘就能促進一件事,或者完成一件小事。到了下班,就會發現自己做了很多事情,還有空余時間。
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應酬也好,時間安排到位了,效率會提升,人生也會順勢而起。
03
能掌握別人時間的人,更能把握機遇和規則。
上海的一位保潔阿姨浦賽紅,根據多年的觀察,做出了《蚊子作息時間表》,因而她滅蚊的效率,出奇的高。得到了很多人的點贊。
掌握蚊子的時間,就可以把蚊子的命運,牢牢把控在自己的手里,從而讓蚊子沒有時間作亂。
同理,如果你掌握了身邊的人時間規律,你可以更好地合作共事。正如莎士比亞說的:「不應當急于求成,應當去熟悉自己的研究對象,鍥而不舍,時間會成全一切。」
劉備要成大事,求賢若渴,于是去找諸葛亮。連續去了兩次,都沒有遇到諸葛亮,第三次才見著,留下了三顧茅廬的典故。
顯然,劉備對諸葛亮的時間安排,是不太清楚的。
諸葛亮告訴劉備,當今天下混亂一片,但是可以「三分天下」。
北方有曹操,江南有孫權,只是西南方向,可以容下劉備。幾句話,讓劉備茅塞頓開,從而有了稱帝的時間表。
在草船借箭中,諸葛亮掌握了自然的規律,借著薄霧,搖旗吶喊,促使曹操大軍使勁射箭。這就是「時間安排」的妙處。
平時,我們要求人幫忙,需要掌握對方的時間安排,抓住別人有空的時候,才能接上話;要追求某一個人,好好戀愛,也要掌握對方的時間,來幾次「偶遇」。
很多的偶然,其實是有備而來的。正所謂,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04
塞內加在《論生命的短促》里寫道:「倘若你懂得如何利用生命,那麼一生的時間是夠長的。」
人生幾十年,看起來很漫長,但都是由一分一秒組成的。分分秒秒都有用,都能轉化成金錢、愛情、幸福生活,那麼人生就會灼灼放光。
時間就是財富,時間就是健康,時間就是智慧,時間就是家庭......時間可以變成物品,也可以化成無形資產。
花一點時間,擁有自己的時間表,人生就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