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張飛被殺之后,為何諸葛亮、馬超、趙云、魏延等人,集體不服劉備號令?你看劉備干了啥!
關羽張飛接連去世
關羽張飛是蜀漢的創業元老,在蜀漢資歷很高,而且他倆能力非常強,乃是蜀漢的中流砥柱,所以他倆被殺,乃是蜀漢的一大損失!
當年劉備打贏漢中之戰后,自稱漢中王,并張揚的封賞手下,令曹操非常憤怒!在曹操看來,劉備此舉,就是在打他的臉,所以他決定,出兵伐蜀,要給劉備一個教訓!不過由于漢中防衛嚴密,曹操剛剛在漢中打了敗仗,所以他決定在伐蜀之前,先把漢中的防守兵力給調走,而曹操采取的方式,便是聯合孫權,圖謀荊州!
荊州乃是蜀漢要地,在諸葛亮的三分天下戰略中,荊州和益州一樣重要,到時候需要從這兩個地方共同出兵,才能夠北伐成功,所以劉備絕不允許曹操孫權兩家拿下荊州。而劉備決定守住荊州的方式,便是讓關羽出兵攻打樊城,炫耀武力,嚇唬孫權,讓他不敢和曹操結盟!
結果劉備此舉,不僅沒有嚇住孫權,反而激起了孫權的逆反心理,孫權不僅暗中和曹操聯合,還趁關羽攻打樊城之際,偷襲占領了關羽的后方,迫使關羽向益州方向突圍。而后,孫權又命手下對關羽進行圍追堵截,不僅活捉了關羽,還將其斬殺,令天下大驚!
關羽的死,令劉備張飛非常憤怒,畢竟三人是結義兄弟,在一起數十年了,于是兩人決定伐吳,由張飛擔任先鋒,劉備統帥大軍壓陣。然而大軍還未開拔,張飛就遭到了屬下的擊殺,他的頭顱也被屬下帶到了東吳,很明顯,張飛的死,和東吳有莫大的關系!
說白了,東吳需要為關羽張飛的死,負最大的責任!按照常理來說,關羽張飛二人被東吳謀害,蜀漢應該立刻對東吳發動國戰,為二人復仇,可當劉備宣布北伐時,諸葛亮、馬超、趙云、魏延等人,卻集體不服劉備號令,這是怎麼回事呢?
諸葛亮等人集體不服劉備號令
事實上,諸葛亮、趙云等人,之所以不服從劉備號令,乃是因為他們的看法和劉備不同!關羽張飛之死,讓劉備被兄弟之情所迷惑,執意伐吳,但諸葛亮趙云等人卻頭腦很清醒,他們知道
蜀漢真正的敵人并非東吳,而是曹魏!
原文:趙云諫曰:「漢賊乃曹操,非孫權也。今曹丕篡漢,神人共怒。……若舍魏以伐吳,兵勢一交,豈能驟解。愿陛下察之。」
事實上,當時蜀漢朝堂的大多數人,都和趙云的想法相同,他們都認為,曹魏才是蜀漢最大的敵人,蜀漢應該把精力放在曹魏而不是東吳身上!
說白了,即便蜀漢能夠擊敗東吳,也獲得不了多大的好處,萬一中途曹魏參戰,從背后給蜀漢致命一擊,那蜀漢更慘!當務之急,不是為關羽張飛復仇,而是應該趁曹丕篡漢,立足未穩之際,興兵北伐,這樣才有獲勝的可能!只要擊敗了曹魏,東吳可輕松拿下!
遺憾的是,劉備已經被仇恨沖昏了頭腦,即便諸葛亮帶著文武百官勸諫,仍然擋不住劉備,他始終不愿意放棄復仇的打算,仍然執意伐吳!不過雖然劉備強行命令伐吳,但很多人其實是不想劉備這麼干的,于是在戰場中出現了詭異的一幕。蜀漢最強軍師諸葛亮,并未參戰,而是留守后方;馬超趙云魏延三個猛將,兩個留守后方,一個負責押運糧草,他們都沒有真正的參與到伐吳大戰中,真正和吳軍交手的猛將,變成了老將黃忠,以及大量不怎麼出名的中層將領!
結語
總的來說,關羽張飛被殺之后,之所以諸葛亮、馬超、趙云、魏延等人,集體不服從劉備號令,就是因為他們和劉備看法不同,認為此時不該伐吳,而是應該伐魏,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這些人都沒有參與到伐吳大戰中,劉備只帶了黃忠一個老將,和一群中層將領出戰東吳,最終被打得大敗而回,令人遺憾……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